217、面红耳赤(1 / 2)
历朝历代,户部的官都不好当,管钱的嘛,谁都认为他们是捂着别人的钱袋子,干着狗拿耗子的事。可他们哪里懂得户部的难处,这成家好似针挑土,败家却是水推沙,钱不是要就有的。
但光靠传统的方式收取税赋,偶尔搞搞贸易,靠着精打细算过日子,也未必能让朝廷富裕起来。铁铉以为,皇上所说的开源节流,重点还是在开源上。
自汉代通西域以来,西域诸国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商人,不断沿着丝路东来,中国商人亦不断沿着这条古道西去。隋统一全国后,重视经营对外贸易,极力招来外国商贾。
唐以后,更加重视对西域诸国的往来贸易,使对外贸易纳入正轨。中原商人输出大量丝织品、珠宝、金银、铜器、铁器等,外国商人也经常来天朝经营,许多西域“商胡“深入内地,甚至穷乡僻壤也有他们的足迹。出现了西域“商胡”络绎东来,内地商人络绎西去,丝绸古道上一直是熙来攘往的热闹景象。
以武周时期为例子,因鼓励商业、外贸带动的水上运输盛况:且如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诣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
海外通道,以广州、扬州、明州为港口,与东南诸国开战贸易,最远的从经锡兰入波斯湾;或沿阿拉伯海岸到达红海。
到了宋朝,由于国内生产发展,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交通发达,对外贸易特别是海上贸易在前代的基础上更加发展,乘驾巨大的海舶,航行的路线远达海外,而外国商人来此天朝。
元代国外交通更加繁盛,海上的国外交通发达。那时的主要贸易港共有七处:温州、广州、杭州、泉州、庆元、上海、敢浦。海外交通的对象,西到西欧,南到南洋,东到倭国,范围很广。
陆路交通的范围也广达整个蒙古帝国。例如,元初,马可波罗从他的故乡东来,就是走的陆路,他的来往路线也就是当时的商道。总而言之,历朝国富民强的,都不是只靠种地种出来。
而宋代的对外贸易制度,也足以让后人借鉴:宋代的对外贸易完全由国家垄断,所有进出口贸易都由政府设专官管制,输入的商品除政府直接征收一部分外,其余则由政府统购统销。
即首先由政府全部收买,除将其中的某些商品完全或部分留用外,其余则由政府增价公开出售,成为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外贸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政府对之极为重视,采取种种措施,力图拓展贸易。也正是因为宋代外贸制度的优良,元朝立国之后,也大体沿用了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