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打响工程第一炮(1 / 1)
民工们是坐大车来的,每个大队三台大车,既拉给养、工具、又拉人。据说,近四十辆大车从公社出发时,排出了一里地,每辆大车都有一面红旗,浩浩荡荡,十分壮观。车队是和王书记他们同时出发的,王书记他们半天就到了,车队却走了两天。
车队一到,各大队便分成了三班,民工们一班睡觉,一班做饭,一班到了工地。
工地上,苏青用拖拉机的灯光,把发电机搬到爆破面,指挥他的三个徒弟,连夜打眼,埋炸药,安雷管,插导火索,整整忙了一晚上。
对岸也支起了帐篷,插上了旗帜,支上了喇叭,点上了灯火,人头攒动
一百民工在余方带领下,熟悉工地环境,留了七个小时后,便回去換第二批民工了。第二批民工本以为要参加夜战,听第一批民工回去说就是熟悉工地,连工具都没带就来了。第二批民工接到三个通知,一是告诉第三批民工带工具,以铁锹和土篮为主,不用带镐二是通知第一批民工下午一点准时入场,工具和第三批一样三是他们回去马上做饭,在十点半为第三批民工送饭。民工们都迷惑了,不知道指挥部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正月十六早六时,东方刚出鱼肚白,星辰还没有退尽,民工们被老顽童王龄带到了安全区,苏青开始下令点炮了。
三十多个炮眼,三十多条长短不一的导火索,由三个徒弟,每人一组,依次点燃。三十多条火舌,在300米的土崖上闪动着。
在朝霞映红了河上冰面的时侯,一连串的爆炸声伴着白烟震响了。白烟散去,那道土崖变成了坡地。
按照和苏青的预定,林羽的小号吹响了,吹的是卡门序曲的前奏,伴着号声,钱莹开始播音了:
“东辽河畔炮声隆,十屋兵团逞英雄。各位兵团战士们,今天是1976年2月15日,十屋公社兵团作战指挥部播音室现在开始播音,我是播音员钱莹。方才,苏青工程师设计指挥的定向爆破,打响了我们兵团作战的第一炮,这一炮已经把我们工段的第一个土崖攻下,同志们,冲啊!”
小号摘下了塞子,吹出冲锋号的号段。一百名民工高喊着“冲啊!”冲向了工地。
这阵势象战场一样动人心弦!民工们明白了,最费体力的障碍已经扫除,他们是来打扫战场的。他的把土堆当成了战利品,迅速地装筐,快速地挑到斜坡之上。
广播中播出了王爱华演唱的,经过我和钱莹改了词的绣金匾:
正月里闹元宵,
兵团开战了。
兵团为了修水利呀,
领导的主意高。
兵团修水利。
人民的好福气。
变旱田为水田,
百姓吃大米。
往日的东辽河,
河水常漫坡。
淹没了多少好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