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水来土掩(1 / 2)
不过几天的功夫,贾诩和郭嘉的猜测,就直接变成了事实。
汝南之地,率先出现了大疫之征兆。
大疫也就是瘟疫,1般指的也是天花、鼠疫、霍乱、疟疾、流感等。
而这次患者表现出来症状,则更符合天花的表象,看上去和流感类似,但事实上要严重得多,伴随着头疼、发热、背痛、浑身乏力等症状。
而身上也会生出疹子,时间1长,这些疹子就可能会变成脓包,进而溃烂……
对此,刘协也不敢耽搁,直接派出人手去了汝南。
目标也很简单,那就是牛痘。
牛都是对抗天花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办法之1,只需要从中提取到痘液,然后再植入到人的身体之内,就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天花抗体,进而免疫天花病毒。
当然了,古人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也经过总结,积累了1些其它的经验。
比如给没有感染过的人,穿感染天花之人的衣服;
或者将脓液敷于表面;
亦或是用痘痂研磨成粉,让人吸入鼻腔等等。
但总的来说,还是接种牛痘最为简便。
当然了不管是通过什么方式,为的都是在人体内形成天花抗体,不管是牛痘还是人痘,都不会例外。
可是话又说回来,这样对抗天花瘟疫的方式,只能算做是1种预防手段,却不是真正的治疗手段。
也就是说,只能防,却做不到治。
针对的是那些还没有感染上瘟疫的人群,而不是被感染的个体。
对于那些已经感染了的人,终究还是要通过药石去治疗的。
而且,防疫也不能单纯的就依靠接种牛痘来解决,而是要做好全面性的预防。
比如需要清除垃圾死角,大范围撒1些生石灰,提醒民众使用沸水,穿过的衣服被褥以及用过的东西,尽量多晒1晒等等……
还好,有了学塾和太学的医学院这样可以提供大量人手的辅助存在,又有张机这样的大医带领,刘协只需要把事情安排下去,自然会有这些人去执行应对。
那可是医圣张仲景啊,传世名着《伤寒杂病论》的作者,和华佗并称于世的存在。
区别就在于各自擅长的领域不太1样罢了。
但是这1世,因为刘协的出现,情况属实已经变的有些大不1样了。
~&
毕竟,刘协本身就是个挂逼,先天就掌握着差不多半数中医领域的知识,再加上现代医学所赋予的医学理论知识。
但凡拿出来1点儿,那就够很多人感悟好长1段时间的了。
张仲景和华佗都不会例外。
所以,张机对于入主太学的医学院,还是相当欣然的。
也就是迄今为止,刘协都没有找到华佗,每每得知对方的踪迹,等寻过去的时候都很可惜的错过了。
否则的话,直接凑成1对儿,交相辉映,那可真就是名扬千古的1件美谈了……
……
十2月初,牛痘接种开始自南阳郡实施。
黄忠和徐庶亲自上阵,甚至不惜首先接种作为表率,然后才得以大范围推广开来。
同时按照太学医学院的防疫措施条例,也开始在全郡范围内做出了动员。
但是,对于南阳这样的举动,不管是南边的刘表,还是已经身在寿春的袁术,都对此既不明所以,也有些不以为然。
生石灰,撒那玩意儿做什么?
还喝水必须烧开了再喝,这不是闲的蛋疼吗?
至于晒东西啥的,那就更加扯淡了,当官主政的如果连这样的的事儿都管,那不得累死?谁特么操的起这份儿闲心啊。
他们倒不是不知道在豫州、荆州、扬州、兖州等地,已经开始小范围瘟疫流行的事情了。
但是知道了又能如何?
还不是得按照老规矩处理?
老规矩说白了,就是哪里出现了瘟疫盛行,就把那里给封起来,里面的听天由命,外面的提心吊胆。
真要大范围的爆发了,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他们唯1能做的,就是封住更大范围内的人,不让他们和外界进行接触。
是有些残酷,但不得不说,效果还是可以的。
再加上那会儿的人,也没有其它的交通工具,对于老百姓而言,那更是万事都靠1双腿。
所以想要封死1地的话,其实也并不难做到。
这也是袁术和刘表他们,有信心应付这些事情的信心所在,死掉1些人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
他们倒不是没有猜测过,南阳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就是因为对付瘟疫横行而做出的应对措施。
但是,受限于认知层面上的限制。
其实他们很多人自始至终都认为,瘟疫就是瘟疫,决非人力可以抗衡,即不知道它们从何而来,也不想知道它们何时离去。
这叫什么?这就叫做天意难违了。
所以,1切想和天意抗争的作为,都必将会得到上天应有的惩罚,时间早晚而已。
而如果黄忠和徐庶这样的做派,肯定也会自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