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纺织机再破认知(2 / 2)
普通人在这方面的认知上其实并不明显,毕竟,汉代的人工是真的便宜,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对于这方面上的迫切追求。
这也是时代性上的局限所在了。
因为市场本身就不大,商业也远没有那么发达,那么需求就存在一定的限制,所以压根儿就没有什么供需关系上的巨大分歧摆在那儿。
就算是有,以当前人们的认知水平,也看不到那里面存在的某种必然联系,从而忽视掉它的存在。
但是刘协不一样啊,他是最清楚这里面存在的种种关联的。
而黄承彦虽然没有刘协那份开挂的眼光,但是并不妨碍他在技术突破上的追求啊。
所以,最终还是忍不住开口询问了,“产量提升了不少?”
刘协就随口应付着,“还行,一台机子一天下来也就一斤半到两斤左右,当然了,这指的是麻,如果换成棉的话,那就要略微少一点儿了。”
黄承彦眼里闪过一丝神采。
讨论群伍陆彡74彡陆7伍
这产量怎么说呢?其实已经足够厉害了。
据他所知,这会儿一般单锭的纺车,一个人一天下来也不过半斤左右,两锭的也就在七八两上徘徊,想要超过一斤是很难的。
而这所作坊里,却能每一个人都能顶外面的两到三个人,这就很有些恐怖了。
至于刘协嘴里提到的棉,他当然也知道是什么东西。
这玩意儿是伏波岭的“特产”,就像是玉米和红薯一样,这会儿在其它地方还见不到。
但是不得不说,用处还是很大的。
就比如棉衣、棉被,以及贴身的衣物,这种棉花所体现出来的优势还是相当独特的。
当然了,关键还在于它和麻一样,是可以大范围推广种植的啊。
单凭这一点,就已经为它的普及开来,奠定了足够强大的基础了,原因就在于其原材料上的亲民。
而且,它和麻还不一样,而是兼有了麻布的耐磨,却也具备了和丝织品不一样的舒适性,抛开那些一味追求华丽的嗜好不谈,穿起来还是相当不错的。
本文.首发站塔读小@说。&app^,。>欢^迎下&载app.*免费阅读。&&<
反正黄承彦自己是很喜欢的。
不过,就当前而言,伏波岭这边也只是在今年冬天才第一次供应出了相关于棉质的商品,而且也仅限于被褥、棉衣和衣物上。
为的还是在伏波岭这边,给大家留下一个最初步的印象。
正因为如此,黄承彦他们才得以享受到了棉制品第一波的福利……而且感觉相当不错。
据说,现在就有很多人想要通过各种渠道推广这种农作物呢。
不过很可惜,棉花的种子暂时还不足以支撑大范围的推广种植,所以这事儿也就只能押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