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成物之文,变化之道(2 / 2)
中年文士老脸一红,明显被噎了一下。
还好,不等他把这个场子给圆回来,蔡邕、郑玄、卢植等一群人,已经簇拥着刘协,走进了文渊阁的大门。
文渊阁开有两门,一左一右,中间就是稍高于平地的木质讲台,没有讲桌,但是墙面上还是镶挂上了一块硕大的黑板。
讲台对着的,则是成弧形半包围式排列,逐层拔高的连排木制座椅,留出了两面靠墙以及中间的三条走道。
平时有大儒举办文会,还会在台上放一把椅子。
但是刘协肯定是用不到的,半大孩子嘛,也废不到腰,椅子啥的根本就没必要……
刘协一个人往台上一站,大家就呼啦啦各自找地儿就坐了,都不需要蔡邕去招呼安排。
早到一步的中年文士,就稍微诧异了一下,然后就把目光投在了刘协的身上。
他毕竟不是学塾的先生,对于伏波岭的一切,了解的也并不是那么深入。
所以,对于刘协只有一个最初步的印象,却不知道今天举办文会的,竟然会是他这个半大孩子。
塔读@>@!
但不管是大人还是学生,对于所谓的答案,却同样都是一概不知……
刘协神色淡然的扫视着众人,信步游走在讲台上,从容而洒脱,一派宗师风范。
直到过了好一会儿,才再次打破了沉默,“这,就是理学与化学未来要研究的东西,就是要在现象中,找到变化的过程,在过程里抓到事物的本质和属性变化。
“然后利用这种本质,创造出对人类有意义的新事物。
“当然了,我不会让大家毫无头绪的去学习和研究,所以,接下来,我就用一个比较常见的自然现象,来为大家推开这扇通往理化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