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家里琐事(求订阅)(2 / 2)
这也是军人值得所有人尊敬的地方,为了保家卫国,他们牺牲了个人的幸福。
除非转业到地方,才有可能调回家乡。
“在金陵市的陆军指挥学院,不算太远。”徐向西见夏臻主动问这个,脸上的笑意更盛了。“你呢?报的是哪所大学?”
“我们同年考上大学,非常有缘份,希望能保持通信,对你的事,我其实非常好奇。”
他今天过来,就是主动跟夏臻拉近关系。
比起家里的兄弟,他在部队接触的人更多,眼界也开阔了不少,看人的眼光自然也高明得多。
他是个有野心的人,有心多结识一批能力出众的同龄人,而夏臻恰巧是其中的佼佼者。
大家在一个台门里出生长大,天生就比其它人更容易亲近。
现在看到他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就来了兴致。
“我报的是沪市的旦大。”夏臻也没有瞒他。“通信肯定没问题,只要你不嫌麻烦。”
相比女孩子的细腻,男孩子大多不耐烦跟同性朋友粘湖湖说心事。
所以女生只要聊得来,可以一直保持这样的关系,而男生就不一定做得到。
很多人写着写着,就突然没有联系了。
除了一两个真正的死党。
“那我们不算远。”徐向西听后笑起来。“如果我想回家,得在沪市转火车,到时我去找你啊!”
还想问具体地址,听到家人在喊自已,只好朝夏臻挥挥手,快步离开。
夏臻望着他的背景,突然觉得这人很有趣。
看来李家台门的年轻一辈里,也不是没有聪明人。
至少这个徐向西比自已想像的精明,加上能下苦功考上大学,这样的人未来应该能走得很远。
“你和夏臻刚才在聊什么?”徐明材发现儿子不见了,就大声叫了几下,现在发现儿子去找夏臻聊天,顿时后悔把他叫回来。“他对你的态度还友好吧?”
就他的了解,夏臻其实是个好相处的人。
只是他身上有一种超出年龄的成熟,所以他和周晓聪、李自强、廖思渝相处时,总给人一种长辈关照晚辈的荒谬感。
因为担心儿子以前和他不熟悉,所以找不到话题聊天。
现在看来,自已似乎白担心了。
“就是随便聊聊——”徐向西的精神有些振奋。“他在沪市读大学,我从学校回来,要在那边转火车,我已经跟他约好,到时去旦大找他。”
父亲似乎在担心自已和他相处不来,却不知道年轻人相处,哪有他想的那么复杂?
“很好,你要和他保持这样的联系,最好能成为好朋友。”徐明材听了大喜道。“我有种预感,他未来的成就,绝对会超过我们的想像。”
儿子在舜江县时,他还可以帮些忙。
出了县城,只能靠他自已了。
而夏臻从头到尾,都没有人帮忙,可以说在自已的眼皮底下,一点点走出来。
现在的他,谁还敢小看他?
作为文学爱好者,他也读过夏臻写的诗歌和散文,那种从文字里散发出来的才气,让他相信夏臻以后一定能写出更好的文章。
如果儿子能跟他成为好朋友,那能借力的地方就多了。
“我也有这样的预感。”徐向西听后深有同感。“跟他聊天,好像面对的是成年人,甚至有种在跟你和牛伯伯这些长辈聊天的感觉。”
这肯定是不可能的。
只能说他的心智,比自已成熟得多。
“我早跟你说过了,他这种属于早慧,普通人学不来。”徐明材听了儿子的话,更加确定自已的判断。“明天他办酒席,我们得好好准备一份礼物才行。”
夏臻在徐向西离开后,也回到了家里。
等办好谢师宴,他就要考虑去学校读大学的事。
家里人多眼杂,只能低调行事,免得被人发现自已的秘密。
等到了沪市,面对全新的环境,他就可以由着自已的性子享受生活了。
最近几天不知道为什么,他经常梦到前世的事。
难道是那些记忆正在渐渐离他远去,所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记忆。
内心其实明白,现在的自已,其实一直在压抑天性。
真实的他,不喜欢被拘束在一个地方,更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
到了沪市后,如果条件允许,他会拿起相机,记录下石库门、老洋楼、南京路和外滩等地的一切。
前世这座城市发展太快,这些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地方,全部被高楼大厦所代替,失去了这座城市的灵魂。
而他更希望这个时代的特色,被所有人铭记。
他不想失去这些地方特色后,才开始后悔。
前世记录七十年代人文风光的照片太少了,偶然发现有人拍了几张照片,就会被所有人当成宝贝,用来解读那个时代。
晚上妈妈回来,照例说起明天的酒席,又问了一遍食材的准备情况。
“放心吧!东西全部联系好了,明天一早就会送过来。”夏臻耐心地再次解释了一遍。
其实禅境花园里已经全部摆放好了,包括泥鳅黄鳝,也用铁皮桶装起来。
免得明天周围人多,抽不出时间进去。
忽然注意到妈妈的情绪不对,狐疑地向姐姐望过去。
“你难道看不出来,妈妈这是舍不得你啊!”见弟弟这么迟钝,夏凝只好无奈地说了实话。“办好谢师宴,你离家去读大学的日子就越来越近了,下次回来,应该快过年了吧!”
说完后,偷偷望了妈妈一眼。
就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表现得非常心虚。
想到接下来四个多月,见不到弟弟,就连她也非常难过,何况妈妈。
可是又不能说出来,免得他知道后,也开始相信家乡,从而不能好好学习。
请知悉本网:https://www.bqg70.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7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