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 相约去看球(1 / 2)
其实总体来说,方案已经是相当完善了,之所以要讨论一下,也是为了让所有人都心里有数罢了,而李昭提出来的两项问题,也只不过是李昭不太了解的东西罢了,他比较专业的东西,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毕竟那些方面考虑的比较多。
就如铁路,他根本没想过运费的问题,结果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不过讲真的,火车运输也确实是比较贵的,就说车头,一般都是几千千瓦的功率,每公里的油耗,一般都在上百升,以这个时代的油价来算,每公里就要几十块的油钱,从产地运一车煤过来,五百多公里,一趟的油费就要两万多。
就算只算油钱,一吨煤仅仅就要上十块,可见运费的高昂程度,当然这个时代的煤也不贵,到厂价一直没有超过每吨四十,当然也是这个时代的钱值钱。对于这些李昭是真的不清楚,不然不会提出来铁路的问题,毕竟厂里的运输数量是非常巨大的,多上三五十公里的路程,时间一长,肯定是不划算的。
至于说码头的事情,应该真的是对未来发展估计有误了,毕竟谁都不会知道,未来十年,工业上会受到那么大的影响,要知道最近这几年工业上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每年的净增长率,都超过了百分之二三十,多的都有百分之四五十之多,他们按照正常发展速度计算,那么钢铁的需求量将是爆发式增长的。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六家钢铁厂同时上马两座三千方高炉的原因所在,在李昭的想法里,上级应该也是觉得,五年内应该就能消化这些增长的产能,然后肯定会进行下一轮的钢铁厂建设,而厂里提出建设五千方高炉的时候,正好是赶上了现在暂时的产能消化不了的时间段,所以上级想要拖一拖,只是李昭不愿意罢了。
而李昭说服上级降低码头建设规模的原因,也是用的其他刚铁厂也要扩建这件事,毕竟全国现在有二十多家刚铁厂,如果每家都建一座五千方的高炉,那么产能也能达到八千万吨以上,绝对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消耗的了的。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领导才会同意李昭的说法,不过这样也好,可以多剩点钱,李昭是不敢肯定将来是否仍然有这么多的利润的,这样的情况下,花上亿资金搞一个大码头显然并不符合厂里的发展需求,毕竟这个码头,前期的吞吐量,最多不过是每年几百万吨罢了,根本不可能出现非常巨大的变化。
而且可见的未来,在二十年内,能到千万吨就已经很不错了,不是李昭对于厂里的技术没有信心,而是对于整体发展没有信心,如果厂里丢失了出口订单,那么基本上短时间内的国内需求量不会超过六百万吨,那么三座大型高炉的产能都根本用不完,短时间内,哪里还有继续扩大生产的必要?
现在建这个钢铁厂,最大的用处还是验证技术,有的时候,你设计的再好,不拿出来,那么你就没有发言权,到了改革开放的年代,一面对外国技术,那么太多的工厂就会直接跪了,根本不会给国内的技术发展的机会。
接下来的会议,又讨论了一些细节,主要是水泥方面的问题,毕竟这会随着建设规模的加大,对于水泥的需求量增加的太快了,如果不能快速投产,基本上就会耽误很多工程的进度,至于百万吨的水泥生产设备,讲真的,在六十年后,就是完全没有生存能力的小水泥厂,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就是真正的大型设备。
很快会议开完,钢铁厂的建设也正式开始,由上级领导牵头,直接成立了钢铁厂建设筹备小组,由上级指派了一人担任组长,李副厂长去当了副组长,主持后勤工作,这个倒是可以理解,毕竟是领导秘书,照顾点也是正常,而且他在厂里也主要是负责食品这一块,前途上要差不少,将来倒是可以留在津门。
而安副厂长当然是总工程师了,也是副组长,负责建设以及技术相关内容,同时厂里的相应设备生产也是由他牵头,会议开到这里也就算是结束了。至于厂里食品方面的副厂长,倒是简单,直接让方便面厂的厂长升了半级,不过他仍然需要兼任方便面厂的厂长,和原本的情况差不多,中间少了一级管理罢了。
随着项目开始,厂里又安排了一批人跟着安副厂长到津门办公,项目可不是三五个人就能支撑起来的,不过这些都和李昭没有什么关系了,他又回到了忙碌之中,而且由于今年的清明节不是周末,他更是连清明节的活动都没有参加。
不过就在忙碌之中,又到了一个周末,四月十日,周六,李昭和苏雅下班到家,李母已经在做饭了,娜斯佳正抱着孩子在那和孩子驴唇不对马嘴的聊着,小朋友还不到两周岁,逻辑思维能力那是根本没有,也不知道他们在聊什么。
而李昭的侄子侄女正在写作业,这倒是有点稀奇,李昭不由得问道:“今天不是周六吗?你们怎么这会还在写作业,你们不都是主要放在明天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