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2 / 2)
母亲是个记忆力很差的人,每次父亲告诫她的时候,她都十分听话的点头答应:“我不会乱说你坏话的,我说你做什么呢?我难道吃了饭没事干?”可是转背她就忘得一干二净,一有机会,就只顾自己心里舒畅,说什么都会扯到父亲身上去。要是那一天受了父亲的委屈,她会更加大发议论。她当面斗不过父亲,只好背地里尽情发泄一通。
父亲面对母亲这个“臭毛病”,真是伤透了脑筋,怎么教她,她就是改不了。他想尽一切办法,想让母亲闭嘴、锁住她的口舌,可是收效甚微。
每次听说母亲在背后揭露他不宜示人的“真相”,父亲都会大发雷霆,免不了就是一场争吵和打骂。打过骂过以后,母亲的“毛病”反而更加严重,更加四处散布对父亲形象不利的言论。这成了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无限循环,他们走进了命运的死胡同里。
他们的这种矛盾,贯穿在他们整个的婚姻生涯里。他们自己非常痛苦,旁边的人也都为他们感到忧虑。有一些人就奉劝他们离婚,可是父亲又不愿意离婚,离婚会让他感觉太丢脸面。在很多人面前,父亲其实是个“模范丈夫”,没有人觉得,爱打老婆的丈夫就不能当“模范丈夫”。
提倡离婚最积极的是“思想偏激”的外婆,她夸大其辞的说,这样下去,早晚有一天母亲会被活活打死,还不如离了婚,一个人过。外婆对父亲毫不尊重的态度,把父亲气坏了,两个人毫不客气的翻了脸。外婆搬去姨妈那里,很少回来,一多半原因是不想看见父亲。
父亲和母亲每一次吵架后,会进入一个后续较长的敌对状态,人们管这个叫作“夫妻冷战”。他们同一个屋里生活着,同一口锅里吃着饭,还同一张床上睡着觉,可就是互不搭理,好象谁也不认识谁。
“冷战”是一种人类独有的交往方式,只有人类才懂得广泛利用。猫狗鸡鸭就没有这种智慧,它们傻傻的,只知道“热战”和“死战”。
父亲和母亲的“冷战”,能够相互打击对方有多深,这个很难统计。但是他们非常成功的让整个家庭都充满了“硝烟”的味道,那种“硝烟”浓得能把人呛死。孩子们一走进屋子里,一个个就变得缩手缩脚、沉默寡言。
沈清有时候很想帮帮父亲和母亲,帮助他们驱散那可怕的家庭阴霾,让他们变得恩爱和睦,欢声笑语。但是他自己也很害怕父亲,一看见父亲那张阴冷的脸就浑身发抖,喉咙里根本就发不出声音。
沈清上午挨了父亲的那一巴掌,感觉到心里的羞愤比脸上的疼痛更加剧烈,因为那一巴掌是当着弟弟、妹妹的面打的,觉得在弟弟、妹妹面前,真是颜面丢尽、尊严扫地。他片刻的懵然以后,突然愤而转身跑出了屋里。
这几乎是一种胆大妄为的举动。因为父亲发火时,就必须老老实实站在原地,接受父亲训斥。未经父亲允许,不得擅自离开。这是沈清第一次有了与父亲对抗的行为,沈清也不知道,自己怎么突然变得如此狗胆包天。
沈清一口气跑到镇外的小河边,就那么坐在草地上,对着河水黯然神伤。
他在想着,所有人的父亲跟他的父亲是不是一样的,是不是都有突然变得象另一个人的时候。不管怎么样,他不喜欢父亲这样变来变去,真的很不喜欢。他宁愿父亲是个彻头彻尾的恶棍,那么,就可以无所顾忌的憎恨他、唾骂他、甚至离开他……。
他很饿了,随手扯了一把青草,放进嘴里咀嚼。不过味道太过涩苦,他又吐了出来。
他不敢回家去,猜想着自己公然对抗父亲,对父亲表示不敬,父亲一定愈加暴跳如雷。回去见了父亲,还不知道父亲会使出什么手段惩罚他。
他希望母亲能够跑来找他,儿子没回家去吃饭,她应该会心疼着急的。
他希望父亲也会着急。如果自己被饿死了,难道父亲会无动于衷吗?如果父亲因为沈清饿死了很内疚,很悲伤,沈清倒感觉很高兴,饿死也值得。问题是,他会内疚和悲伤吗?就象母亲说的,他心狠起来,是很可怕的。你让他亲手宰了儿子,恐怕他都不会手软。
沈清在河边一直坐到天黑,谁也没来找他,谁又知道他人在哪里呢?他后来还是厚着脸皮,自己慢慢走回家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