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071(2 / 2)
朱和顺甚至主动要求见周嘉荣。
刘青不许后,他犹豫了一会儿,不但招供了,还提出他可以将功补过,将家里的药草都捐出去。因为在灾情刚发生时,老谋深算的朱和顺察觉到了商机,当即派人去周边购买了一批药草回来,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虽然因为洪水多发,江南官府和百姓都已经有了很丰富的防疫经验,但灾后蚊虫、蛇鼠增多,还有些人饿得实在受不了,吃了河上漂浮的牲畜尸体或是饮用了不干净的水源,也可能导致瘟疫。
届时他购买的这批药材便能够派上大用场了。
朱和顺本来是想趁机大赚一笔的,如今看中山王、知府和同知这些大官都被抓了起来,怕自己小命不保,愿意拿出这些东西来换一家老小平安。
刘青听完此事后,连忙禀告了周嘉荣。
周嘉荣让其将朱和顺带了过来。
朱和顺听周嘉荣愿意见他,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机会来了,进了水房后,格外老实,开口就说:“殿下,草民糊涂,草民愿将功补过,把家里的粮食和药材悉数献给朝廷赈灾。”
周嘉荣还真有点心动,没办法,谁让朝廷就拨了五十万两银子呢!这点钱,光是修渠筑坝都得省着点,后面还要给灾民们发放粮食种子租借农具等等,哪一样不要钱?
朱和顺愿意送药材自是最好不过。而且朱家世代杏林,如今也需要这样的人。
思虑片刻,周嘉荣问道:“你朱家连同学徒,有多少人会医术?”
朱和顺忙不迭地道:“总共有十三人!”
“好,除了身体有疾,或是五十岁以上的老者,明日你们分两批,身体强壮的那部分去堤坝上,给受伤的灾民治病,宣传疫情防治,剩下的在城外给灾民们看病。你若是能提出更好的防范瘟疫的有效策略,我可保你家不死!”周嘉荣答应了他。
朱和顺他们跟官府勾结,发洪灾财,置灾民性命于不顾,固然可恨当诛。可若他们能将功补过,暂时饶他们一命也未尝不可。
朱和顺连忙点头:“草民定当尽心竭力。”
为防止他们逃跑,周嘉荣只让朱和顺给了名单,将其家里会医术的男丁提了出来,女眷、老人和孩子都还留在府中。
经过通宵审讯,柯自清和白实哪怕咬死不开口,可还是弄清楚了真相,也大致摸清楚了他们都贪污了多少银子。五更天刚明时,刘青带队抄了他们的家。
兴德二十五年七月十六,朝阳高悬,苏州城外聚集了无数的百姓,有城外的灾民,有城内的百姓,还有一些附近县镇乡村的百姓听说了要当众审判知府大人跑过来看热闹。
辰时整,囚车押着二十多名犯人过来,然后将这些犯人一个个拉上了昨晚临时砌的高台上。
中山王穿着发黄的囚衣,头发乱糟糟的,被押着跪在了高台上,听着下面百姓的咒骂声,他不敢抬头。直到此时此刻,他都不敢相信,周嘉荣竟然敢审判他!
等犯人们跪好后,周嘉荣上了高台,一一扫过这些人,高声道:“中山王周洪宇、苏州知府柯自清、苏州同知白实……尔等不思君恩,辜负了圣上的信任,侵吞朝廷下拨的赈灾银子,勾结李子居、朱和顺等不义商人,倒卖赈灾粮,恶意哄抬粮价,造成数千名灾民在城门外活活饿死,按律当诛!”
话音刚落,下面气愤不已的灾民已经捡起石头、泥土等杂物,往他们身上砸。
这些人叫苦不迭,连连求饶。
但迎接他们的是一个又一个人的死讯审判。
周嘉荣让徐达一一公布了他们每一个人贪污受贿的银子,又公布了从他们家里搜出的不义之财数量。单是柯自清,在此次洪灾中便贪污了十五万两银子,更夸张的是从他家搜出了四十多万两银子,还要不少名画古玩等贵重之物。
柯自清出身于一普通豪绅家庭,家里不过几百亩良田,便是收上一百年的田租也攒不够这么多银子。这些都是他上任后贪污的,全部充公。白实也不逞多让,他家里搜出三十多万两银子,他也说不清楚这些银子的来历。
这一个个的天文数字,让百姓更加激愤!骂得柯自清等人都抬不起头来。
十几名官员连同当地十几个富商豪绅,总计查得赃款一百多万两银子,而且还有六万多石粮食。
周嘉荣宣布会将这些银子和粮食收归官府,用于赈灾筑坝修路建桥之用!
公布了这些人罪行,周嘉荣不给他们任何机会,当场就宣布对柯自清、白实等主谋斩立决,先斩后奏,以平民愤!其余帮凶,罚没家产,根据其罪行分别处以杖刑、徒刑等!
刽子手举起雪亮的钢刀,刀起头落,两颗瞪大着双眼还沾着血的脑袋骨碌碌地滚到中山王面前,鲜血擦过他的鞋子,留下刺眼的痕迹。中山王吓得尿都出来,放声尖叫:“啊……”
可在场没有人理他,无数的灾民欢呼雀跃,高声喊着死得好。
他只要一睁开眼睛就能对上柯自清的眼珠子,而昨天,柯自清还在给他出主意,让他求饶,想办法先出了牢房,今日柯自清就人头落地了。
中山王再也经不住吓,碰的一声,倒在了高台上,晕了过去。
但哪怕晕倒了,周嘉荣也大声宣读了其罪行:“中山王周洪宇,奉旨南下赈灾,与苏州知府柯自清、同知白实等人勾结,私吞赈灾款二十万两,收受苏州府官员、富商孝敬二十五万两银子,有负圣恩,其罪将如实禀告朝廷,请陛下定夺!”
宣读完,中山王也仍旧没有任何的动静。周嘉荣让人将其带回了牢房。
中山王应该感谢他投了个好胎,不然周嘉荣今日一并砍了他的脑袋。
虽然脑袋没砍,但周嘉荣也不会让他好过,当众宣读其罪名,将其所作所为昭告天下,稍后他还会上书一封,禀告朝廷,这事很快就会传遍天下,届时父皇不处置老四,朝臣和百姓都不服。
闻讯来围观的外地粮商看到这一幕,无不倒吸了一口凉气。
太狠了,这个荣亲王真狠,连中山王都没放过,更是先斩后奏,直接杀了苏州知府和同知,有了他们的前车之鉴,其他府县的官吏富商还敢作怪吗?除非不想要脑袋了。
难怪曹裕前几天说,他们不缺粮呢。
今天官府又从这些不义商人手里罚没了这么多粮食,加上前几天运进城的粮食,短期内官府甚至是苏州都不缺粮,根本不需要他们手里的粮食。那他们这么多粮食怎么办?
胡掌柜他们这些粮商唉声叹气地回了客栈,愁得觉都睡不好。现在一下子杀了抄了这么多的富商,而且都是粮商,这苏州城里谁还能吃得下他们这么多的粮食?
更糟糕的是,因为消息传递有滞后性,不少商人不知道苏州府前几天已经送来了大批的粮食,被高价所收买,还不断地带着粮食到苏州。这么下去,苏州府的粮只能越来越难卖。
就在胡掌柜他们愁得胡子都快揪掉时,店小二来说:“毛掌柜,胡掌柜……我们本地一个商人,纪掌柜求见。”
胡掌柜他们连忙将人请了进来。
纪天明一进门便轻轻摇着折扇道:“诸位掌柜有礼了,在下纪天明。今日前来,是想收一万石粮食,若是大家有意,可到纪家铺子上找我,只要粮好,价格谈得拢,我们便都收了。”
丢下这话,不等胡掌柜他们回答,他便像来时那样突然的走了。
胡掌柜和毛掌柜等人面面相觑,犹豫了一会儿,向小二地打听纪天明是何人。
小二说纪天明是本地一富商,家里主要经营酒厂和绸缎生意,因此需要大批的粮食。纪掌柜跟本地有名的商人刘老爷子关系格外好,才到江南一年多便站稳了脚跟,是苏州府的新起之秀,不少老爷看好他,还有想跟他结亲的呢。
确认了纪天明的身份后,这些商人琢磨了许久,实在是怕粮食砸在自己手里,陆续去找纪天明。
纪天明开出七文钱一斤大米,六文钱一斤小麦,杂粮四到五文的价格收购他们的粮食。这个价格,远远低于粮商们的心理预期,又比曹裕开的价要高一些,真是让人纠结。
琢磨来琢磨去,如今苏州府短期内恐怕没人买他们的粮。拉回去吧,路上还不知什么情况,若是道路被冲毁又或是遇到匪盗,粮食损耗或是被抢,那就更亏了,为了及时止损,不少粮商将粮食卖给了纪天明。纪天明仓库装不下,又去找刘老爷子借了几个大仓,才将这批粮食给吃下。
其他商人见状,找不到更好的买主,也只能纷纷找上纪天明。
他打着酿酒的名义吃下了这么多粮食,也没人怀疑。
刘老爷不是做粮食生意的,对纪天明这个买卖不感兴趣。粮食单价低,运输困难,除非是遇上灾年,不然利润很低,刘家不怎么看得上这个,太费时费劲了,利润还不够高。
他现在更感兴趣的是怎样跟周嘉荣拉好关系。
刘老爷联系了当地十几个跟他交好,为人也比较仗义的富商豪绅,又托徐达出面邀请周嘉荣。
徐达将请帖送给了周嘉荣,如实道:“殿下,臣跟城里的富户刘金鑫素有往来,今日刘金鑫托臣送给您一纸请帖,邀请您明日去他家做客,他还邀请了一些本地的富商豪绅。若是殿下不得空,臣便替殿下回绝了他。”
本以为要费些口舌和精力才能说服周嘉荣的。
谁料,周嘉荣接过帖子看了一眼,竟一句都没问,直接点头道:“知道了,你明日随我一同去刘府赴宴吧!”
是时候该跟这些江南本地势力结识结识了。对这些人,该杀的杀,该拉拢利用的也要拉拢利用。
刘金鑫是周嘉荣重点拉拢的对象,这其中还多亏了纪天明从中使劲儿,不然刘金鑫不会这么主动,这么快邀请他。
得到回信后,刘府当即行动了起来,将门口的道路冲刷得干干净净的,门槛门缝都没放过,还又在门上刷了一层更亮的漆,并给府中所有的下人都发了一身新衣,让他们明日贵客来临时都换上,不要怠慢唐突了贵人。
翌日,各色新鲜的瓜果蔬菜各类肉食流水一般送进刘府。
大清早刘老爷便派了人去了大街上蹲守,又让人早早去把纪天明叫来。
巳时三刻,守在街上的仆人急急忙忙回来汇报,看到荣亲王的马车出现在两条街外了我。
闻言,刘老爷赶紧整理了一下衣帽,拄着拐杖,叫上纪天明和管家走到大门口亲自迎接周嘉荣。
一刻多钟后,周嘉荣的马车出现在视野中。
刘老爷赶紧带着刘府众人上前见礼。
周嘉荣下了车,笑道:“刘老爷不必多礼,今日多有叨扰,区区薄礼不成敬意!”
说完,刘青便将盒子送上,盒子不大,很轻便,应该就是一份薄礼。
刘老爷诚惶诚恐地接过盒子:“谢殿下,殿下里面请。”
周嘉荣随着刘老爷跨进了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面假山,山上奇石林立,山前有一个圆圆的小潭,滴滴答答的流水从假山上流入潭中汇成一汪清池,池面清澈,还种了几株睡莲,此时正值睡莲盛开的季节,紫色的花瓣舒展在水面上,清幽别致。
“都说江南园林秀丽多姿,今日一见,果然不凡。”周嘉荣赞道。
江南的园子跟北方完全不一样,细腻别致。
刘老爷见周嘉荣喜欢,瞧时间还早,便邀请他:“殿下谬赞,可入园一观。”
周嘉荣本就有意想跟刘老爷拉近关系,自不会拒绝:“那我却之不恭了。”
刘老爷带着周嘉荣观赏园子,刘府这座宅院,占地五十多亩,园中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假山奇石林立,五步一景,十步一林,端是秀美,园中花木盆栽种类繁多,周嘉荣都认不出几样。
刘老爷边走边跟周嘉荣讲解这些石头、盆栽、植物的种类来历,如数家珍。看得出来,对这个园林刘老爷极为上心,有不少花草树木都是他亲手种下的。
转了一刻多钟后,穿过水榭,来到一处平坦开阔之地,前方是个月亮拱门,月亮拱门旁边种着一片低矮的植物,到人大腿的位置,开满了粉的、紫的、白的小花,三五朵一串,在阳光下开得正盛。
虽是漂亮,但在精心设计布置的刘府中算不得什么稀奇之物。
刘老爷都没介绍,而是积极地跟周嘉荣讲解另一侧那丛文竹的来历,是刘老爷的某位挚友送的,其书法一绝,尤其擅长画竹,还邀请周嘉荣一会儿去他的书房欣赏画作。
周嘉荣一口应下。
赏完了文竹,转过身,看着开得姹紫嫣红的小花,刘老爷道:“这是以前一闽商送草民的,种在园子里,一年能开好几季,殿下若是喜欢,可挖几株……”
“不……”周嘉荣刚想拒绝,便看见眼前飘过好几行字。
【麻了,亩产四千斤,饥荒克星的土豆被种在花园里当观赏植物,暴殄天物!】
【楼上有所不知,土豆最早引进欧洲就是作为观赏植物的。】
【我的土豆饼、土豆丝、狼牙土豆、红烧土豆、薯片、薯条……太浪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