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第 144 章(1 / 2)
最近,江小满的粉丝都有些无聊,因为他们亲爱的小满哥,每天都围着自家的灶台转悠。
不是给帮工们做饭,就是去挖笋、摘菜
虽然还是很治愈的画风,但看得久了,似乎已经有些审美疲劳了
这天晚上,粉丝们收到了更新提示,懒洋洋地点开视频,没想到迎面而来的,居然是一大片密密麻麻的野生蜂巢
粉丝们瞬间一个鲤鱼打挺,来了来了
小满哥承诺的老林子之行
等等不是说好了要进山搞点稀罕的山野菜吗
怎么又去找岩蜜了
天地良心这次真的不是山岩他们特意去找的
本来他们是特意来找刺嫩芽的。
根据阿虎他们的线报,今年回春早,山里阳坡的刺嫩芽出得早,要是赶在别人前头薅一批头茬嫩芽,可是能小赚一笔呢。
没想到走到这边的时候,庆山耳朵灵,远远听到一道坎子下面好像有野蜂的嗡嗡声。
众人转到坎子下面,抬头一看,嚯
那坎子上面一道石梁,梁下挂着一层又一层沉甸甸的野蜂巢
阿虎激动的嗓门都劈叉了“师父是冬蜜最值钱的冬蜜”
这可是一年中需要靠运气才能割到的岩蜜。
郎山这一带植物种类非常多,野蜂几乎一年四季都能在野外觅食,所以本地正常情况下,一年四季都是能产蜜的。
但这里面最珍贵的却是冬蜜。
一来冬蜜稀少,物以稀为贵,价格自然不低。
二来冬蜜水份较少,成熟度非常高,有润肠通便、润肺止咳等功效,不管是滋补还是入药都比春秋蜜价值更高。
这么说吧,反应到价格上,山岩他们往外面卖岩蜜,春秋蜜180元一斤,冬蜜基本上都能卖到280一斤。
而且因为冬蜜稀少难寻,有时候本地一些土豪想要买点送人,哪怕加价让山岩他们进山去找,也不一定能找到多少。
反正山岩这边,每年碰巧找到的极少一部分正宗冬蜜,他都是不发朋友圈招揽客人的,直接跟那几个大客户联系。
他们不要,才会拿到市场上去卖。
有了这么一大片冬蜜,他们还找个毛线的刺嫩芽
刺嫩芽哪怕是头茬的,最多也只能卖到80一斤,冬蜜280一斤,但凡上过两年小学的都知道该选哪一个。
于是大家原地分工
山岩带着两个人在这边守着,顺便多砍点湿柴准备割蜜。
江小满跟庆山一起,去他家给几个人准备宿营的东西和几天的饮食物资等等。
还有一个绰号叫“歪子”的,据说脚程快,山岩派他下山找经常合作的挑夫,去山岩家把他们常用的密封桶、帐篷之类的大件家伙挑上来。
一路上庆山都兴奋得连蹦带跳,连说已经好几年没有碰到这么大一片冬蜜了。
江小满一开始也挺高兴的,可再一想,这么大一片野蜂巢,就那么挂在石梁下面,居然一直都没人发现,可见这大山深处的原住民,真的是越来越少了
“庆山,我看你年纪也不小了,就没想过到城里打工吗”江小满好奇问他。
“嗐我爹死的早,家里就剩我娘了,我娘前些年进山捡菌子,还把腿给摔坏了,我要是进城打工去了,我娘一个人在家,不是要饿死了”
庆山挠了挠头,似乎有些不好意思,“本来师父是不愿意收我的,说我家就剩我一个了,进山割岩蜜是个拿命换钱的活儿,按照咱们这儿的规矩,家里只有一个男丁都是不收的。”
“后来还是小鱼哥看我可怜,就帮我跟师父求了情,让我跟着跑跑腿,赚点生活费。师父不让我到岩壁上去的。”
江小满看了他一眼,突然笑着撸了一把他头上的乱毛“没事要是咱们的蜂桶今年收成好,明年再种上几亩地的皇菊,你这一年的收入,也不比打工差了。”
更何况,进城打工,像庆山他们这样没有学历也没有一技之长的,最后的归宿几乎都是去流水线上打螺丝。
一个月辛辛苦苦,扣掉吃饭住宿之类的花销,到年底能存下两三万就算是很不错了。
可留在老家创业就不一样了,首先吃喝住方面就几乎不怎么花钱,赚的钱绝大部分都能攒下来。
养蜂跟种花茶虽然都不是什么暴利行业,但胜在细水长流,而且每年真正需要忙活的,就那十天半个月的,完全不耽误庆山跟着山岩他们进山找蜜。
这样算下来的话,一年就有三份收入了。而且经营得好的话,还是能一直吃到老的稳妥产业。
不像进厂打工,吃的都是青春饭,等年纪大了,头晕眼花手脚慢,厂里也不要了,还不是要回村务农
打定了主意一定要把皇菊的买卖拉扯起来,一路上,江小满就有意打听老山坳子这边平时各家各户都种什么。
“最多的还是洋芋啦,毕竟家里都要吃的。剩下的就是番薯苞谷什么的,也不敢种黄豆,那玩意儿招野猪,招鸟雀,小满哥你也知道的,现在山里好多鸟都不给打了,人家都是保护动物,种豆子没收成的。”
“那你算过你们家种地这块,一年大概能有多少收入吗”江小满问他。
“能有啥收入啊每年养两头猪都要杀了自己熏腊肉的,这个不能卖。山里黄大仙多得很,养鸡也不敢多养,就十几只,晚上还要关在家里,一年到头也只够自己家吃的。”
“种的洋芋跟番薯苞谷什么的,被山里的畜生连偷带踩,能收回来的还不够自己家吃呢,要单靠种地,我跟我娘早就饿死啦”庆山嘿嘿一笑,“幸亏师父待我好,有什么赚钱的买卖都带着我,帮着跑跑腿,一趟挣个三百五百的,够我家一个月生活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