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大明第一能臣 > 第266章 当真是屈才了

第266章 当真是屈才了(1 / 2)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迷雾梦师  改变时空的神器  诡影镜  全史总动员之补天记  医者行杀  黑魂吞天  天下三十三州  狂风几时起  神魔生存游戏  全民丧尸:我有一个诸天秒杀商城 

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这柴不就是木头么,漫山遍野都是,这东西有什么好稀缺的。

可实际上,事实就是如此,尤其是北方,因为自然环境差异,北方地区不像南方有大量速生的苇草可充当燃料,只能砍伐多年生的高大乔木,而后者生长速度相当缓慢。

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可不是后世现代化进程时发生的事情,而是在这片土地,这种看伐木的行为已经持续了足足上千万年了。

《梦溪笔谈》中便曾记载道:““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秃)矣。”

齐鲁之地尚且如此,更何况甘肃镇为属西北,大片的沙漠地貌,树木总共就这么多。

这种缺木的现象,甚至造成过不少的祸端,在宋神宗时期,西北百姓当真是砍无可砍了,目力所及,林木几尽,然而冬天总是要过的,缺薪少柴的民众只能把目光投向其他地方。

也就是桑枣树,而桑枣是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砍伐桑枣无异于饮鸩止渴。根据北宋律法,伐桑树三工以上,首犯处死,从犯流放。

在律法最为松弛的宋朝,能立下这般重刑,可见当时情况有多么恶劣。

甚至于北宋时还有一例子,在北宋末期,金兵包围汴京城,首先告急的不是粮食,而是燃料。

薪柴不济,宋钦宗不得不开放皇家园林供民众采伐,几天之后,竹木被砍伐一空,人们又开始拆亭台楼阁,途中还发生了楼台倒塌、哄抢、踩踏等事件,数百人丧生。

这便可见对于北方的百姓来说,寒冷永远都是排在第一的生存劲敌,甚至于可能还要排在饥饿之上。

西北苦寒之地,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富裕人家倒是还好些,即便天气再冷,也能卖到薪柴,身上穿着的也是棉衣和动物毛皮制成的衣物。

而对于穷人而言,无论寒暑,都只有布衣可穿,到了冬天,就在布衣的夹层里面填充丝絮、芦花等物,原理接近后世的羽绒服,但效果仍不可同日而语。

杜甫那首千古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就曾写过,“布衾多年冷似铁”,说的便是这种情况。

杜甫所写这首诗时还在唐代,可如今的大明可是处在小冰河时期,这秋天的温度远比那个时候还要寒冷。

李洪有心想要继承诗圣遗志,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宏愿给落实。

可问题就在于李洪并没有这个本事。

一开始让孙赣给李洪提供薪柴,那些柴火保持李洪自己从京营那里带来的六千人和两千民夫便已经是极限了。

如今李洪这里需要御寒的将士却是足足两万人,这可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一个小小的庆阳城还真无法供给这么多士卒的柴火,李洪总不能不顾百姓的死活,严命城中百姓全都发扬奉献精神,乖乖的把柴火全都供奉出来吧。

别说李洪做不出来这种混账事,就算是真的干的出来,恐怕回去之后自己那老爹就要生吃活剥了自己。

没办法,李善长不算是什么圣人,但是绝对将这种读书人的风骨和名声看的要比命还要重要,而李洪做的这种事情,完全可以称之为丧尽天良。

一个小小的庆阳城还真无法供给这么多士卒的柴火,李洪总不能不顾百姓的死活,严命城中百姓全都发扬奉献精神,乖乖的把柴火全都供奉出来吧。

别说李洪做不出来这种混账事,就算是真的干的出来,恐怕回去之后自己那老爹就要生吃活剥了自己。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书单推荐: 只想当山贼王的我,却成了皇帝 人在大明,我是朱瞻基 大明:秦王殿下,你要逼死老朱? 大明:开局迎娶徐妙云 三国:穿越成曹操,振兴魏武雄风 人在大明批判百官,老朱求别骂 三国:曹家逆子 从大明县令到国之砥柱 人在大明写日记,老朱时刻想刀我 大明:狱中推算国数,老朱崩溃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