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牧民逐草而居,农人逐良臣而住(1 / 2)
恶心!
这是曹操对张让最直观的感觉。
他想不通,为什么大汉会有这样的人。
张让眯起眼睛盯着曹操,心想当年那个翻墙入院,名义上刺杀他,实际上与袁本初配合盗出密件的莽撞少年,如今已经成长为比他的目光还硬的骨鲠官员。
没想到当年那笔小帐,今天才可以做个了断。
当然…张让没必要与曹操直接冲突,他手中握着曹嵩的把柄,那曹嵩…就是他的棋子,就是宦门的一员,谁也无法改变。
张让把目光挪向曹嵩:“曹大司农,为什么这么多天都不回洛阳?害得咱想念的紧哪,这不…咱家已经等不及了,索性就来济南找你。”
曹嵩并不理会张让的阴阳怪气,昂起头:“我的罪过我承担,跟我儿子无关。”
“呵呵…撇得清干系么?”张让一副胜券在握的表情,他手中翘着兰花指,像逼视待宰的绵羊一般:“你可是几十年的老官场,该知道我朝律法…贪墨这么大数量的钱币,国库中的账目没有一笔对得上的,呵呵…你觉得这是你曹大司农一人能承担的么?”
有小黄门不知从哪摸出了曹嵩亲笔书写的那封“认罪书”递给了张让。
张让看后假笑道:“厉害了呀,咱家的曹大司农,你是真够种啊!咱家就不懂,这济南国相有什么好当得?有这么吸引你们父子,还赖着不走?只要咱家高兴,随便就能给你个两千石的官当当…还非得选择‘认罪伏法’这等惨烈的自毁行径?咱家是个仁义的人,很是念旧,要不看你父亲‘曹大长秋’份上,你曹家坟头早长出茂草了!”
此言一出…
曹操忍无可忍,他指着张让的鼻子大骂道:“我祖父的份上,就不用你张常侍看了,你都不知道拿什么脸去见他!”
论起来,曹嵩的父亲曹腾,那在当今宦门中是爷爷级人物了,仔细的论下来,曹腾的资历尤在五侯之前,就连一手扶持当今天子坐稳皇位的宦官曹节、王甫都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论起来…十常侍可差远了。
果然…张让也恼羞成怒,但他并不发作…而是从怀中取出一封圣旨。“陛下有旨,今有太学生曹操,禀赋清廉、能明古学、实乃帝之辅弼、国之堪用…着令免去其济南国相一职,拜为议郎,以资帝询,钦此!”
“呵呵…”张让笑道:“你不是一直想要去朝廷做官么?跟荀文若一样能参加早朝,做天子身边的近臣,咱家满足你!”
圣旨?
曹嵩目光直视这封圣旨,他摇了摇头,他用行动告诉张让,这不过是一则假造的圣旨。
天子不可能在这个时间,发布这样一条圣旨。
张让则是恶狠狠地用目光射了一下曹嵩…
此间的气氛顿时更加的紧张了起来。
曹操并不知情,满面怀疑。
这是什么意思?
十常侍之首的张让亲自来此,就为了说几句好话,然后将他“贬”为议郎?
曹操的心彻底冰凉。
本来以为皇帝能知道他在济南的努力,皇帝能像过去那样,嘉奖自己,肯定自己的付出。
可如今一卷撤职的竹简,就把他彻底抛弃!
曹操坚决不下跪接旨,他大喝道:“纵使我不再是济南国相,这济南的乱象,我也要管到底,休想有人,再把这里变成一个乱国!”
张让等着曹操:“好!有骨气!咱家最后问你一次,这议郎你还当不当?”
“不当!”
曹操语气坚决,“这里只有抗争到底的济南相,决没有委曲求全,向黑恶妥协的曹议郎!”
说出这番话时,曹操想到的是三弟柳羽的那封书信。
——“十常侍乱政太久,许多朝臣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有许多公卿,会像桥玄、阳球那样,妄图通过一己之力奏倒十常侍!和十常侍拼到底!在如此危难关头,大哥的选择会是什么?愚弟不知道,但…愚弟记得,大哥祖父曹腾在面对相同问题时,他会选择——奋起抗争!”
奋起抗争么?曹操这次…就要奋起抗争。
“成,你有种!”张让的眉头几乎变成了一条缝,“咱家不跟你这小辈争吵,你在这儿好好等着吧,等着你爹贪墨国库钱粮,等着你曹家被满门抄斩吧!哼…跟咱家斗,跟咱家斗!”
这一刻的张让已经浑然忘了…
曹操不只是曹嵩的儿子,更是玉林柳郎的大哥…
张让原本奉行的教条里是有一条底线的,那就是坚决不能与柳羽为敌…
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啊!
可…现在,不是他要与柳羽为敌,是他不得不与柳羽为敌了。
济南国的乱象牵扯的太多…
若是真的做出一番巨大的成绩,那陛下下令争执帝国乱象,那…那宦门就彻底垮台了。
宦门的基础…就是…就是在这些地方的“贪官污吏”…小而多,乱而杂的贪官污吏!
“我,曹操…奉陪到底!”
曹操一往无前般的目光直瞪向张让。
“好,好,好…”
这下,就连张让翘起兰花指的手都开始颤抖,剧烈的颤抖…
等这场不欢而散的见面结束,张让离开时,已经天光放亮。
离奇的是,曹操与张让的对话,不知为何…迅速的传遍了济南,那些被曹操罢免官员的权贵目瞪口呆,可无数百姓却沿途塞道…带着妻儿老小,跪在当街,百姓们痛哭呼喊,说要向皇帝请愿,留曹操在济南。
百姓越是这样,曹操越遗憾。
他只是做了一个官员该做的,却得到百姓这么多感激。
如果负责任的好官再多些,相信百姓绝不会对他的离去如此伤感…果然,如三弟说的那样,大汉的吏治已经腐败到根源了,必须…连根拔起!
“唉…”
曹嵩长长的叹息一声。
曹操知道他心中所想…无外乎是,张让此次回洛阳,那势必会将曹嵩贪墨国库钱粮一事给抖出来,到时候…还不知道要掀起多大的惊涛骇浪!
曹操正想开口劝曹嵩…
哪曾想,有百姓先开口了。
“曹国相,要不…你就妥协一次吧!谁不知道…那十常侍如勐虎…”
很难想象,百姓们竟会如此说…
更有百姓拉着曹操的手,“曹国相,这样…你向那十常侍妥协,保住家门要紧,日后…你再去哪做官,咱们…咱们百姓就追到哪!”
追随明吏而居,是秦汉时期“人治”时代的特有民俗。
百姓没有户籍和固定土地,凭力气吃饭的他们,只要遇到好的官员,就想要追随之。
甚至…如果按照历史原本的轨迹发展…
在汉末到三国这段历史中,如广陵太守陈琳、河东太守杜畿、成皋令司马朗等,由于他们爱惜百姓,临调任之际,皆有大量的百姓追随而去。
——牧民逐水草而居,农人逐良臣而住。
“这倒也不失为一个方法!”曹嵩转头望向曹操…
为了儿子,为了家门…他能够妥协。
只要…儿子能过了心里的那关。
哪曾想…
曹操当即摆手,“不,既要抗争,那…就抗争到底!”
“你…”曹嵩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