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巨山军户村(2 / 2)
“坐下,这里没有将军,”村长似乎有些不悦,一拍大腿站了起来,厉声说道,随后面色稍缓,缓缓说道,“祈元三年就已经不是了,老朱你先坐下。可能我没有说清楚,朝廷募兵,我们是军户,距离边境也不过百余里,北上不可避免,把大家召集来,是要安排人选,排个次序,打仗,就是搏命,看看当初和我们一起过命的老兄弟,除了我们几个,都在这里摆着了,”随后,又有些神情落寞继续说道,“召集大家来此,是希望商量个结果来,希望出征的子弟们能活着回来。”
“韩大哥,我们都是跟随您一路打过来的,娃娃们也是您看着长大的,您说吧,我们都听你的”,另一个汉子站了起来,同样抱了抱拳,说道。
“大哥,您吩咐吧,大家都听您的”一众汉子纷纷起身,抱拳道。
村长站起身子,缓缓拿起身边的一卷竹简,说道:“也罢,竟然大家仍叫我一声大哥,我说完我的想法,大家再议吧,全村在册一共也就三十余户,符合条件的三十有八,考虑到战争不会在三五年内结束,加上十四岁的男子就有十一人,我建议由温良和老朱带十八以上的男子作为第一批北上,剩下的十四岁的孩子,就先到距此不到十里的巨山镇去当伙计,打探消息,我会安排人与前方相互传递消息,大家觉得可否?”
“但凭吩咐”,众人齐声道,虽然已经离开军队,过了俞二十载的田园生活,众人仍保持着军队的习惯。
“温良,你也是从十六岁就跟着我了,恶仗也打了不少,你知前后,懂节制,有谋略,遇事有主见,不义气用事”,村长佝偻着身子慢步在大厅中踱着步说罢,又看了看老朱,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朱善,这二十几年还是改不了你冲动的性子,打仗不是靠勇气,是靠脑子,这次出征,不是让你们去送死,我再说一遍,你二人以温良为主,遇事多商议,尽量把人都带回来。”
说罢,将竹简打开,就和温、朱商量着出征名额,拿出一张羊皮,并挨个誊抄姓名和出生日期。
此时的韩锋并不知道所发生的一切,他满足的躺在床上,今天的蘑菇炖野兔真是美味,韩母烧菜确是一把好手,饭菜总能让人忍不住多喝吃几口。他想想今天弟弟妹妹满嘴流油的吃着兔肉,还不停抱怨他不带自己打猎,就觉得好笑,为了弥补二弟和小妹,他决定明天雨一停,就带他们上山采蘑菇木耳,他知道一处槐木丛,老的早已腐朽断裂,定能採得很多。
韩锋家并不穷,至少他们没挨饿受冻过,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城里的人送来些吃穿用度,村长也会按照各家需求给大家分了。要是有谁家人病了,也会有城里的医生来问诊送药,那个医生叫什么来着,哦,村长叫他老魏。
韩锋很喜欢这个魏大夫,他来村里的次数比较多,也很随和,每次来的时候都要给韩父诊治下腿伤。
雨越下越大,混合着天边的雷声,屋檐窗台和地面的滴答声,形成了在韩锋看来绝美的夜,这样的夜催人入眠,仿佛大地和天空都不存在,只剩下唯我的静谧。
这一夜,相比韩父疼的牙关紧咬,额头冒汗,韩锋睡得很香甜。
次日,雨停,铁匠铺一片火热的锻造声不绝于耳,一众汉子正在加紧赶制出征人们的短兵器,女人们也围坐在一起修补着盔甲,小声的议论着,神情肃穆和不安。
村长则带着温良前往巨山镇打探消息去了。
数日后,村长和温良返回,同时带回了确切的信息。
正如同传闻一样,北方的狄部落入侵,朝廷已发布募兵命令,凡年十六以上的,五十以下的男子均需遵照募兵令北上戍边。
韩锋并不知道,本次募兵让他走上了一条和凡人不同的修仙大道,成就了一生的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