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给朕来个超级加倍(1 / 2)
玩归玩,闹归闹,刘彻也不是个只知道打仗而不识五谷的帝王。
“谷物脱壳本就困难不说,还费时费力,一农妇本就需要将半天的时间用在脱壳上面才能够满足一家人一日所需,这小麦虽然口感不错,可塑性也更强,但外壳坚硬,若是处理不干净的话,吃起来反倒不如粟米,再说这小麦的产量也很一般!”刘彻没好气的摇了摇头。
真当先辈们都是傻子不成?
在选择粮食的种类的时候,他们看的可不仅仅只是口感,最重要的还有产量。
小麦的口感不行,不容易消化,产量上还没有什么优势,在这么多缺点下,先辈们凭什么选择小麦?
现在刘破奴倒是做出了一些改进,让小麦吃起来的口感发生了变化,可那又如何?
谁家会为了这点口感的变化就专门分出来一个人去负责脱壳?
妇女就不是劳动力了是吧?
“小麦脱壳并不需要太多的人力就能做到,可以用水来带动石磨,而且不需要天天都去磨面,一户一次可以磨上百十斤的,足够一家吃上一个月的了,而磨百十斤面的时间甚至连半天都用不了。”
“至于产量的问题,这个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单论一季的产量的话,刚开始的时候可能的确不如粟米等农作物,但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冬小麦的原因,将种植的时间错开,这样的话中间便会有大约四到五个月左右的空隙,利用这段空隙时间来更重一些别的农作物来弥补产量的不足。”刘破奴呵呵一笑,一脸澹定的解释道。
“一年两季?”刘彻愕然一愣,旋即道:“可行倒是可行,可你觉得寻常百姓家能有你这么财大气粗吗?你觉得他们能凑的齐那么多的肥料吗?土地的肥力不足,你就是一年种三季又能如何?到头来不还是白白浪费了种子?”
“所以就要从农作物上下手啊,眼界开拓一些,好歹也是皇帝呢,把自己搞的那么业余,说出去也不怕别人笑话……”刘破奴瞥了瞥嘴,一脸嫌弃的鄙视道。
“朕看谁敢……”刘彻忽然狠狠的瞪着刘破奴。
他知道这小子肯定是有办法的,不然也就不会直接动手了。
但是这小子到现在还是那副尿性一点也不肯改,你要是知道你就直接说,为啥非得搞的朕一脸懵逼呢?
咋滴?
非得让朕配合着丢点脸才行吗?
这也就是刘破奴了,不信你换个其他人来试试?
看刘彻会不会一脚把他踹到北方草原或者南方的雨林?
刘破奴似乎早有准备似的从怀中掏出了一张纸递给了刘彻,然后便一脸装逼的抬头看着远方,似乎眼前这一切根本就不是自己做的似的。
刘彻一脸懵逼的接过那张纸,打开后见到上面只是写着几种不同的农作物名称,然后后面分别标注着年限和产量。
刘彻很快便从这些不断变化的数据中找到了规律和这张纸上所表达的意思。
一块耕地如果连续耕种的话,其每年的产量都会有所减少的,即便采取了增肥措施也不行,如果每年都采取增肥措施,最多也就是延缓一下休耕的时间,能够多种一年而已。
基本上三四年的时间,亩产产量就会下降三分之一,这个时候就必须要休耕了,不然收获很有可能连种子都收不回来。
在此之前,汉朝的平均亩产量是一石半。
没错,就是一石半,可别以为一石就是一百多斤,真要是能有这个产量的话,刘彻便是做梦都会笑醒。
汉代的一石只有约27斤,是市斤可不是公斤,也就是说,一亩地的平均产量也就只有四十斤左右。
起初的时候刘破奴也很怀疑,他怀疑老祖宗们到底是怎么玩的,每天都蹲在田间地头,一亩地怎么就只种出四十斤左右的粮食了呢?
这特娘的很不科学啊,在后世就算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门外汉去种地,一亩地也不可能只有四十斤粮食。
直到后来刘破奴才知道原来是自己误会了老祖宗们,不是老祖宗们不会种地,也不是老祖宗们不务正业,而是这里面他是有偏差的。
例如说汉朝一亩地有多大呢?
汉朝虽然大小亩两者并用,但是大多数地方都是用的小亩,直到汉武帝后期才逐渐转变为大亩。
也就是宽度为一步,长度为一百步,六尺为一步,一尺约合23厘米,算去吧……
大亩则是二百四十步。
算来算去,基本上现在的三亩半才能跟后世的一亩大小差不多大。
所以在换算一下,若是按照后世的计量来计算的话,一亩地的产量差不多有一百四十斤,也就是五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