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请叫我太子刘(2 / 2)
再说了,糟老头子你又不是不知道这事儿咋办,虽然我知道你是为了让我装这个逼,但我还是要狠狠的鄙视你一下。
“儿臣觉得丞相每日太累了,一睁眼就是操不完的心,处理不完的政务,而如此超负荷的工作,必然会导致一些失误的出现,若是一个两个,那还能归结于丞相本人粗心大意,可个个都是这样,那就说明这不是人的问题,而是制度的问题。”
“这既然发现了问题,当然就要着手去解决问题,不然后面换上一个新的丞相,以前总是出现的问题还是会接着出现的,朝廷可以允许犯错,但却不允许总是在同一个问题上犯错。”
“而御史大夫主掌御史府,单单一个御史府内的事情就足够他操心的了,再去让他分心辅左丞相儿臣觉得也不太合适。”
“所以为了分担丞相的压力,避免在工作中不断的出现错误,儿臣建议将丞相府一分为三,分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书,审核诏书,执行政令。”
“简单来说,就是把事情细分化,让官吏逐渐变的更加专业化,比如说某地出现灾害,父皇下令赈灾,中书省拟招,门下省负责审核看这份诏令是否合适,有没有违规或者不符合现实的地方。”
“通过审核后将诏书传递至尚书省,尚书省在看过之后觉得没有问题,那就开始按照诏令执行赈灾程序,而作为执行部门,尚书省对于各地情况相对是最为了解的,比如尚书省知道我家没粮食,中书省和门下省不知道这个情况,通过诏令让从我家调粮食,这个时候尚书省就可以将情况说明,然后将诏令打回去让中书省重新起草诏书。”
“如此一来,每一道政令都需要经过三省三个部门的审核,这样出现问题的概率就很小了,更加不会出现那种诏令下去了,结果却发现无粮可调,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
“至于御史大夫,儿臣觉得还是专心管理好御史府的事情更重要一些……”刘破奴巴拉巴拉的说着,而且说的如此详细。
就算是一些中低级别,敏感度不是太高的官员也嗅出了刘破奴这话音里面的意思了。
这不就是摆明了觉得丞相的权力太大,所以想借机削弱丞相的权力了吗?
而且这一次做的要比以往更狠一些,直接把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顺便还把丞相这个职位给砍掉了。
如果是之前,反对的声音一定会有很多。
那可是丞相啊,谁不想当丞相?
而有资格当丞相的,又有哪个不是大老?
但是现在,大家对于刘破奴提出来的这个建议却是恨不能举起四肢的表示支持。
丞相的权力虽然被一拆为三了,也给他们增加了不少的束缚,可你不能只瞅着束缚而不看好处啊。
三省中每一个省都没有绝对的决定权力,也就是说,皇帝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让他们背锅了,也不会动不动的就去宰个丞相助助兴了。
丞相这个位置稀罕的人很多,但绝不包括汉武帝时期,要说官员最讨厌汉武帝时期的哪个职位,做个调查统计的话,丞相这个职位绝对能排名第一。
原因无他,只因死的够多,二十多年了,除非你能够在皇帝动手之前就老死在任上,要么你从头到尾就是一条咸鱼,不然是绝对逃不过这个定论的。
刘彻在位至今一共经历了十个丞相,直接自杀或者被弄死的就有六个,跟别是窦婴,田蚡,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历史上并没有)。
见事不对提前跑路的一个卫绾,傀儡一个许昌,咸鱼一条薛泽。
这三位可以说除了咸鱼薛泽基本上性命无忧之外,卫绾跑的慢点可能就性命不保了,许昌则是刘彻当时心情要是再差点,他也就没了。
而严格意义算起来的话,刘彻手下这十位丞相当中,真正善始善终的,只有公孙弘一个人。
公孙弘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意,在重大事情上总是迎合皇帝的意思,因此被人称之为伪君子,最终病死在丞相任上,也是唯一一个不用跑路也没被算账的丞相。
在这种辉煌的战绩之下,历史上石庆之后刘彻让公孙贺当丞相的时候,公孙贺为什么会哭的一塌湖涂也就不难理解了。
丞相虽好,可却没人羡慕,每当丞相之位有空缺的时候,那些有资格的,或者差不多够上资格的,便会心中一阵紧张,连连默念别选我,千万别选我。
“陛下,臣觉得太子分析的很有道理,发现问题就应该解决问题,绝不能拖延下去任由问题发展下去……”
“对,陛下,臣支持太子的建议……”
“臣等附议……”
刘彻一脸无语的看着下方这帮人,虽然朕就是想打压丞相,分散丞相的权力,但你们一个个表现的跟见了瘟疫似的,朕就那么可怕吗?
刘彻不由得想起了刘破奴曾经跟自己说过的一句玩笑话,九个丞相,不对,现在是十个了,当了朕的丞相能被罢免的那就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每每想起这句玩笑话刘彻心中就很是一阵郁闷,朕也不想杀啊,可他们一个个的非要把脑袋伸过来给朕杀,你说朕能咋弄?
“这事儿既然是太子提出来的,那就让太子去拟个初步名单吧,顺带着连品秩和一些制度什么的也给搞了……”刘彻大手一挥,满脸幽怨的将这个官员任免的权力交给了刘破奴,虽然最终还是要审核,但基本上刘破奴提交的名单刘彻是不会怎么怀疑的,这也算是他这个当爹的对刘破奴刚当太子的第一个赞助支持!
请知悉本网:https://www.bqg70.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7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