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北方来信(1 / 1)
坐在书房的案台前,周钧面前放着三封来自北方的信件。 一封来自王忠嗣,另一封来自李光弼,最后一封来自回纥部的突利施。 看着三封信,周钧想了想,还是先打开了王忠嗣的信件。 王忠嗣笔力浑厚,墨渍穿透纸张,他首先在信中谢过周钧,具体原因,他虽未细说,但二人皆知为何。 接着,王忠嗣说了些河东军中的情形,周钧通篇看了下来,倘若用四个字来形容,便是『不容乐观』。 王忠嗣在信中写道,边军战事,常有军卒阵亡,但主将大多隐而不报,只因这样一来,可以隐瞒败绩,博得圣人的欢心。 而户部郎中王鉷,身为户口色役使,为了征税,故意将那些已经死去但还未销户的士卒,也算入纳税的范围,以此法多敛税财,充盈国库。 士卒家中税赋增重,百姓无处诉苦,无人再愿从军,甚至有逃卒出现。募兵费用只能一再增加,军饷早已不足。 最后,王忠嗣在信中对周钧说道,倘若长安事紧,便来军中职事。 周钧放下王忠嗣的信,又拿起李光弼的信件。 李光弼的信中,开篇连问候都省了,上来便说了朔方军互市的事情。 信中先写道,王都护喜欢喝茶,但周钧送过来的云茶,都护只喝了一次,便再也没喝了。 并不是因为茶不好,而是王都护舍不得喝,他下令让李光弼把这批茶卖了,以填补军饷的缺口。 李光弼得了令,便找了朔方的胡商,又办了个临时的品茶会。 那些个胡商喝了云茶,瞧见其中的商机,一个个都争先恐后想要买下带走。 用李光弼的话来说,光是周钧送的那半车茶,卖得的钱货,就足够采购一个偏营半月的口粮物资。 不仅如此,李光弼还在信中懊悔,定价的时候还是谨慎了些,不然的话,翻一番也不是什么难事。 李光弼这信,周钧通篇读下来,倘若简化为六个字,那便是——『朔方穷,要茶,快!』。 苦笑着将信放下,周钧拿起了最后一封信。 出乎周钧的意料,突利施写的这封信,是三封之中,最厚的一封。 信件的开头,突利施首先感谢了周钧临行赠给他的『仙药』。 突利施回到回纥部的当晚,骨力裴罗可汗的伤口恶化,高烧不退,甚至在床上一度失去了意识。 族中的萨满和医师们,检查了可汗,纷纷摇头,只说大概就是这几天了。 突利施想起周钧的那瓶『仙药』,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将药给骨力裴罗用上。 在仙药的治疗下,骨力裴罗支撑了三天三夜,虽然依然发着烧,但身体却是在逐渐好转。 但是,仙药消耗的很快,突利施担心这么一瓶,恐怕不够。 所以,突利施在感激周钧大恩的同时,也恳求后者再去向道观的真人们求一些仙药。 过些日子,突利施会派遣大儿子赫达日,还有几位忠心的仆从,携礼再拜访周钧,再顺便取药。 说完了骨力裴罗的病情,突利施又说了云茶一事。 骨力裴罗病情有所好转之后,突利施心情愉悦,便取了些云茶,又以中原茶艺,在回纥贵族之中,办了一场宴会。 贵族们惊奇于这种雅致的喝茶技法,对云茶的味道更是赞不绝口。 周钧又往后看了几页,大多都是突利施在讲述回纥部发生的趣事,唠唠叨叨,洋洋洒洒,好几页纸。 放下信件,周钧回忆着史书中的磨延啜(药罗葛·突利施),这位回纥汗国的第二位可汗。 突利施心向大唐文化,又与唐廷亲近。 他勇猛无双,能征善战,却又受儒家影响,对敌人一心怀柔,常常狠不下心来使雷霆手段。 关于突利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件事便是,他曾经率领回纥部,击败了乌古斯和鞑靼的联军。 但是,决心『以德服人』的他,对俘虏们发表了一通讲话,大意便是你们都是受了恶人的蛊惑,这才与我作对。我现在放你们回去,记得好好宣扬一番我的『仁义』,再带着那些感悟者,回来投靠我吧。 结果,不出意外,俘虏们被放跑之后,没有人因为他的『仁义』而受到感化,依旧选择继续和他对抗。 突利施恼羞成怒,便再一次击败了他们,并俘虏了他们。 将三封信收好,周钧铺开纸,收整心思,开始思考大哥来年春闱的事情。 周则的文章,周钧见过。 中直有余,华彩不足;颇有文骨,但缺灵气。 在春闱之前,倘若要帮周则向主考官『行卷』,那么文章一来必须精彩,二来却必须符合周则的文风。 唐宋八大家,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和欧阳修。 而唐朝二家,分别是韩愈和柳宗元。 韩愈之文气势雄伟,力求新奇,有独创之功;柳宗元文笔质朴,贴近现实、文工精致。 二者相较,还是后者的文风更加贴近周则。 周钧一边思忖,一边在纸上誊了几篇柳宗元的策文和骈赋。 仔细通读了一遍,周钧越看越觉得不对。 柳宗元的文章,虽然文风与周则有些相似,但内容丰富、技巧纯熟、语言精练,这些却是后者学不来的。 无奈之下,周钧只能再修改文章,故意令其生拙。 反正,周则春闱,也不需要高中状元,只要及第就行。 就这样,修修改改好几次,周钧总算定了稿,又找了张干净的白纸,誊抄了一遍,再收入匣中。 做好这一切,周钧将木匣放入怀中,打算去往骆家宅子见周则一面,让他尽快行卷。 一只脚踏出房门,周钧身形一顿,总觉得自己忘做了什么。 抬头看了眼天色,见时间不早,周钧索性也不再多想,快步走向门房,取了乘马,向骆宅一路赶去。 周钧走后,萧清婵似往常一般,入了书房,开始收拾起笔墨纸张。 无意间,她看到案台下丢了不少揉成一团的废纸,便一一捡起来展开看了。 萧清婵一边读,一边吃惊的捂住嘴巴。 待得全部看了一遍,萧清婵陷入沉思,自言自语道:“明明皆是佳作,为何却要故意弄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