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夜贼(2 / 2)
高玉琴凝重的望了儿子一眼。这是西边隔了十几户刘凤霞的哭丧声。
“你昨晚发现了什么?”
“天杀的驴曰的贼呀,可怜我的亨特啊。”
陈锋还没有回答母亲的问题,西隔壁陈大爷又开始骂娘。亨特是陈大爷的命根子,一只非常通人性的黑色大狼狗。
母子二人走出后门,街道上已经站满了村民。有些一边提裤子,一边向西奔跑。
“儿子,咱家门背后挂的新镰刀不见了?”
赵玉琴显然是不放心,在家里检查了一遍。
贼过道,不空手。这是做贼这一行业的规矩。
“妈,昨晚咱家的后门没关。我看还是将家里的羊卖了吧。”
“算了,羊也卖不了几个钱。”
高玉琴抬头笑了笑,觉得儿子病好了以后确实长大不少,开始会考虑问题。
母亲笑得时候很温情,仿佛年轻了好几岁。
“哎……驴曰的贼,可怜我的亨特啊。”
这时陈大爷一瘸一拐的从后门出来。肩膀上背着一根细麻绳,艰难的托着用烂草席卷着的一只大黑狗。
“大伯,亨特怎么死了?”
陈大爷名叫陈育民,已经过了古稀之年。平生酷爱养猫狗之类的动物。
老人家对亨特惜爱如命,袖口抹着浑浊的眼睛,黝黑的脸上充满悲愤。
“你没听见刘凤霞哭的跟死了娘一样么?她家的老牛被贼偷了。贼害怕亨特叫唤,把它毒死了。”
“大伯,你腿脚不方便,我替你把亨特埋到地里去。”
陈鹏刚是陈育民的亲侄子。瞅着一米多长的大狼狗,心里寻思埋进自家的果园里当肥料。
“你别管,我亲自送亨特一程。”
陈育民将绳子换了一个肩膀,艰难的朝地里拉去。
陈锋也上前观察了一下亨特,发现它嘴角留着白沫。地面上留下一道弯弯曲曲的水印。
街道上看热闹的人不少,一个个幸灾乐祸的令人不喜。
“妈,赶紧做饭。吃完饭还办正事呢!”
陈村人口稀少,仅仅是七百口人的小村庄。89年才和西边的紫阳村分开,形成单独的自然村。隶属于太平县北槐镇,东临红河市东城区大圩村。
陈村三面被东城区包围,是方圆有名的三不管地带。周围的村民编了一句顺口溜:出门要看风和云,嫁女不进小陈村。
陈村不但路不好,村里穷的叮当响。这就是陈村的真实写照。
前段时间下了一场雨,陈征和母亲推着自行车去大圩村。乡间的泥泞小路寸步难行,有时候还得自行车骑人。
道路两边的田地里,栽满了各种果树幼苗。时代在变人也在变,以前的玉米田都成了果园。
临县天照县这几年搞特色经济,农民们栽种果树都步入了小康。带动了群众种植经济作物的风潮。
大圩村人口五千,是周围有名的人口大村。与陈村只有二里之遥。
回收鸡蛋需要母亲出面,陈锋一个孩子没人相信。母子二人揣着家里仅有的二百块钱,到了大圩村。
“呦,大妹,锋锋娃来了?快给娃倒水。”
二舅高世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秦中大汉。身高一米八,身材魁梧,皮肤黝黑。黑乎乎的串脸胡都长在了脸蛋上。
端着茶缸子瞅见外甥,脸上乐开了花。
“二舅,您和我妈先聊。我骑车子去城里一趟。”
依照陈锋的记忆,城里这会鸡蛋每斤至少在三块多。他也不敢十分确定,打算去城里看看。
大圩村交通便利,村里几年前都修了泊油路。出门脚上都不带泥巴。
“大哥,鸡蛋多少钱一斤?”
陈锋骑了一个小时,来到红河市西电一公司。
一公司对面是一个菜市场,他的目的就是了解这里鸡蛋的行情。
“三元五一斤。”
卖鸡蛋的是一个满脸络腮胡的白脸汉子。眼睛微眯,嘴上叼着一根烟。身穿一件蓝色长大褂,胸襟上油光发亮。听口音不像是本地人。
“便宜一点,我买十块钱的。”
“兄弟,长得挺靓,怎么还是个抠门呢?对面像你这样的小年轻,不问价格随便装。”
男人随口吐出一个大大的烟圈,靠在三轮车边吹起了口哨。
陈锋摇摇头朝着市场深处走去。
“嗨,里面的三元六。”
如今的天桥市场远没有前世热闹。市场里做生意的人比较少,陈锋从里面转出来,心里有了计较。
市场里面只有一家卖鸡蛋的男人,相貌与络腮胡青年有几分相似。看来市场的鸡蛋是被这俩人垄断。
西站转盘这一块有两家大公司,都是赫赫有名的国营企业。
西电公司和红河彩色显像管总厂,普通工人工资均已上千。在这个年代已经是顶天的工资。
红河市的工资水平基本在三百左右。99年陈锋在红河大酒店打工月工资才三百。
父亲在单位是二级伤残,一月工资四百多块钱,村里人都是羡慕嫉妒恨。
农村人嘴里的‘万元户’这个代名词的威力在这里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