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移民 调整(1 / 2)
吃完海鲜,送走了大臣,朱庆与送海鲜的黄蛮、施琅等人聚在一起。
施琅躬身施礼:“殿下,你那拖网捕鱼的方法,真是管用。捕捞量提高了许多倍,这回,江北的将士们不愁吃不到肉了。”
朱庆笑了笑,面对黄蛮说道:
“无论是捕鱼,还是建设盐场,你们都是立下大功的。这次军功也有你们的份儿。但最重要的是你管辖的建设兵团。”
“殿下,建设兵团已经将土豆和番薯都种下了,再有一个多月就可收获,就是不知产量如何。”黄蛮对于太子说的产量,始终存有疑虑。
“大木、熙止,这两种作物,在福建的产量如何?”
“殿下,福建少有平地,人们大多在山地上种植,亩产有两三千斤。越往高处,产量越少。”
朱庆看着黄蛮:“你告诉兵团的统领,如果他们种植的产量达到四千斤,本王亲自到万岁那里为他们请功。”
朱庆又看向了郑森说道:
“大木,本王想了解一下,你们现在都和那些夷人有来往,主要都有什么贸易?”
郑森仔细地回忆着,过了片刻说道:
“主要是将大明的丝绸、布匹、茶叶和瓷器卖给夷人,其他的产品就很少了。接触到的夷人有红毛人、佛郎机人,其他我都叫不上名字。”
“你们从他们那里买些什么?”
“主要是明珍珠翠羽、犀角象牙、玳瑁异香和众多的香料,不过价值不高,主要是把银子运回来。”郑森答道:
“偶尔会买一些西洋人稀奇的物件,像琉璃什么的。当然也会买些火器。”
朱庆心想,这样巨大的贸易顺差,放到后世绝对的挨揍表现。
“诸位,要是将从海外购买粮食作为长期生意,想必这些夷人一定会乐意。”
这时候施琅说道:“殿下,末将有个主意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
“殿下,南边的许多岛国虽然天然环境好,一年好像可以种两三季水稻,但当地人慵懒,一般只种一季,够他们自己吃就行了。”
施琅解释道:
“我想现在难民这么多,不如让一部分人过去,在那边租一些地自己种,这样就可以,保证粮食的产量了。”
朱庆诧异地看着施琅,这家伙长得五大三粗的,还说自己不识字,但脑子挺灵啊,能想出这种办法,的确不错。
清廷在北方开始了惨无人道的,对汉人的奴役制度,使得大批的流民涌入黄河以南。
如何解决这些人口的生存,成了当务之急。
正为此事发愁呢,施琅的一句话,让朱庆开了窍,说道:
“大木、施琅,这个主意不错,你们尽快拿出一个方案,如果可以要尽早执行,现在的难民是越来越多了。”
…………
天空骄阳似火,晒得大地都在冒烟。
转眼间,大风不知从哪冒了出来,吹得尘土飞扬,大树弯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