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镇南关大捷/戊戌政变(2 / 2)
1898年5月,恭亲王奕䜣病死,变法阻力减少。康有为为即刻鼓动帝党官员上书敦请变法,光绪帝接受建议,于6月11日颁布由翁同龢草拟的《定国是诏》,变法运动正式开始。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召见康有为,商讨具体变法措施。光绪帝任命康有为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一职,准予专折奏事;赏杨锐、刘光第、谭嗣同、林旭四品卿衔,擢为军机章京,参与新政。变法期间,光绪帝发布了上百道变法诏令,包括:政治方面设制度局,裁减冗员,提倡西学等;军事方面设厂制造军火,改用西法精炼军队。这些措施虽然没有触及根本政治制度的变革,但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意经济的发展和近代资产阶级进步思想文化的传播。
随着变法运动的高涨,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与维新派的矛盾也日益尖锐。
慈禧太后首先逼迫光绪帝下令将翁同龢革职。接着,逼迫光绪帝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统率北洋三军,这实际上是把北京控制在她的手里。慈禧太后又用光绪帝的名义,宣布在10月19日去天津检阅军队,准备到时发动政变,逼迫光绪帝退位。
在这危急的时刻,光绪帝便与维新派的主要人物反复商量,认为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依靠袁世凯的定事力量。
袁世凯早年曾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建的陆军,当时是荣禄的部下,是北洋三军中的重要将领。当光绪帝皇位难保之时,谭嗣同挺身而出,表示愿意冒险去找袁世凯,说服他出兵帮忙。
当天深夜,谭嗣同独自到了袁世凯的寓所,拿出光绪帝的密诏,并将维新派的全部计划也和盘托出,要袁世凯挟持光绪帝诛杀荣禄,消灭后党。谭嗣同慷慨激昂地说:“今天只有你能救皇上。如果你愿意,就请全力救护;如果你贪图富贵,就请到颐和园告密,你可以升官发财!”
袁世凯正颜厉色地说:“你把我袁某看成什么人了!皇上是我们共事的圣主,救驾的责任,你有,我也有!”
第二天,光绪帝召见了袁世凯,要他保护新政。退朝之后,袁世凯匆匆赶回了天津。一到天津,他就去向荣禄告密。荣禄得报后,连夜乘专车进京,赶往颐和园去向慈禧太后报告。
第二天凌晨,慈禧太后就带着大批人马,气急败坏地从颐和园赶到紫禁城,下令把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的瀛台。对外则宣布光绪帝生病,不能亲理政务,由慈禧太后“临朝听政”。同时,下令大肆搜捕维新派和倾向维新派的官员。百日维新期间推行的新政,除了京师大学堂等少数几项措施以外,全部被废除了。这一年是戊戌年,所以,通常把这场政变称为“戊戌政变”。
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得知消息后,从天津搭乘英国轮船逃往香港。梁启超当天得到日本使馆的保护,化装逃往日本。
1898年9月28日,慈禧太后下令杀死谭嗣同、康广仁、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六人,他们被称为“戊戌六君子”。
至此,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彻底失败了。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它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也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符合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具有爱国救亡的积极意义。它的失败证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