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范仲淹推行新政/欧阳修改革文风(2 / 2)
欧阳修改革文风:
范仲淹遭遇排挤后,支持新政的大臣富弼被诬陷是范仲淹的同党,丢了官职;韩琦替范仲淹、富弼辩护,也受到牵连。当时,虽然有些人同情范仲淹,但是碍于形势,不敢出头说话。只有谏官欧阳修大胆给宋仁宗上书说:“自古以来,坏人陷害好人,总是说好人是朋党,诬蔑他们专权。范仲淹是难得的人才,为什么要罢免他?如果听信坏人的话,把他们罢官,只能使亲者痛,仇者快!”
欧阳修是著名的文学家,庐陵(今江西永丰)人。他4岁的时候父亲就病死了,母亲带着他到随州(今湖北随州)投奔他的叔父。欧阳修的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成人,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她就用屋前池塘边上生长的荻草杆儿在泥地上划字,教欧阳修认字。幼小的欧阳修在母亲的教育下,很早就爱上了书本。
后来,欧阳修读了韩愈的散文,觉得韩愈的文笔流畅,说理透彻,跟流行的文章完全不同。他就认真研究琢磨,学习韩愈的文风。长大以后,他到东京参加进士会考,连考三场都得了头名。
欧阳修20多岁的时候,已经在文坛上很有声誉了。欧阳修的诗、词、散文和政论文都很有名,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要写好文章,首先必须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并且能行之于身。在此基础上,他反对那些高谈阔论而没有实际内容的文章,认为那种文章对时政于事无补。正因如此,欧阳修有相当一部分文章是政论文,体现了他的政治伦理观念和文学主张,因为这些文章针对实际有感而发,写得婉转流畅、丰满生动、说理透彻,让人读来正气凛然,像《朋党论》、《与高司谏书》等都是名篇。
欧阳修的散文,无论写景状物,叙事怀人,都显得摇曳生姿。虽然他的官职不高,但是十分关心朝政,正直敢谏。
这一次,欧阳修支持范仲淹新政,又出来替范仲淹等人说话,让朝廷一些权贵大为气恼。他们捕风捉影,把一些罪名安在欧阳修身上,最后又把欧阳修贬谪到滁州(今安徽滁州市)。
滁州四面环山,风景优美。欧阳修到滁州后,除了处理政事之外,常常游览于山水之间,怡情悦性。当地有个和尚在滁州琅琊山上造了一座亭子供游人休息,欧阳修登山游览之时,常常在这座亭子喝酒作文。他自称“醉翁”,便给亭子起了个名字叫醉翁亭。他写的散文《醉翁亭记》,成为人们传诵的杰作。
欧阳修做了十多年的地方官,由于宋仁宗赞赏他的文才,才把他调回京城,在翰林院供职。
欧阳修积极提倡改革文风,在担任翰林学士以后,更把这种想法付诸实施。有一年,京城举行进士考试,朝廷派他担任主考官。他认为这正是选拔人才、改革文风的大好时机,在阅卷的时候,凡是发现华而不实的文章,他一概不录取。从此以后,考场的文风就发生了变化,大家都学着写内容充实和文风朴素的文章了。
欧阳修在大力改革文风的同时,还十分注意发现和提拔人才。许多原来没有什么名气的人才,经过他的赏识和提拔推荐,一个个都成了名家。最出名的有曾巩、王安石、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