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楚庄王争霸/老子论道/扁鹊行医(1 / 2)
楚庄王争霸:
楚国经过整顿军队发展生产,出现了富国强兵的新局面,楚庄王认为与中原诸侯争霸的时机成熟了。
公元前606年,楚国讨伐陆浑的戎族,这是邻近东周的小国。得胜之后,楚庄王令大军在洛邑近郊举行一次盛大的阅兵式。一时间,洛邑周围旌旗蔽日,枪矛如林,鼓声号声震天动地。这一来可把那个挂名的周天子吓坏了,他摸不清楚庄王打的是什么注意,慌张派殿前大臣王孙满前去打探消息。
王孙满见楚庄王后,代表周天子对楚庄王及楚军表示慰问,并送上了犒劳的礼物。
他们交谈了一会儿后,楚庄王问王孙满:“我听说大禹铸有九鼎,从夏传到商,又从商传到周,成为世界上的宝贝,现在放在洛阳。这鼎有多大?有多重?”王孙满听话听音,心中对楚庄王此番阅兵用意也已明白大半了。原来九鼎是用九州贡铜铸成,它既代表了九州,又象征着国家权力。现在楚庄王居然问起九鼎,表明他有夺取周天子权力的野心。王孙满是个善辩的人,面对楚庄王大逆不道的言行,他说:“治理天下的人主要靠德服人,不是靠鼎的作用。过去大禹有德,远方部落进贡山川珍奇。禹以美金铸鼎,周身饰鬼神和万物图案,护佑小民防祸备慌。后来,夏桀无德,鼎移至殷人之手;纣王暴虐,鼎归于周。由此可见,朝政清明,鼎虽轻不移;朝政昏乱,鼎虽重但必迁。至于九鼎的大小轻重,别人是不应当过问的。”
楚庄王听了王孙满的话,知道自己还没有灭掉周朝的能力,也就带兵回去了。回国后,楚庄王请来楚国一位有名的隐士孙叔敖当令尹(楚国的国相)。孙叔敖当了令尹后,开垦荒地,挖掘,奖励生产,增强国力。
公元前598年,陈国发生内乱,楚国出兵征服了陈国,又迫使郑国归附,后来,郑国服从了晋国。楚庄王得知后,勃然大怒,于第二年亲率楚军进攻郑国,郑国求救于晋,3个月后,由于晋军久久未至,楚军最后攻陷新郑。
来救援郑国的晋军主将是荀林父,他听说郑已被攻克,便下令班师回朝。副将先轸不听,偷偷率部份人马渡河追击楚军,荀林父见军队有分裂的危险,控制不了先轸率领的兵马,于是横了横心,下令三军渡河,与楚军主力决战。
楚庄王下令对晋军发起进攻,并亲自擂起战鼓助威。楚军将士如排山倒海般冲向晋军。由于晋军将领意见不一,不能统一指挥,一下就被击溃了。晋军战败,渡黄河时,自相践踏,落水淹死的不计其数,楚庄王不想多杀人,于是,立刻下令收兵。
公元前593年,楚庄王又使宋国降服。这样一来,楚庄王就问鼎成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也真不愧把自己说成是一只一鸣惊人的大鹏鸟。
————————————————————————————————
老子论道: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厉乡曲仁里人,东周时曾任守藏史,掌管图书典籍。公元前520年,周王室发生争夺王位的内战,这场长达5年的内战,最终以王子朝失败告终,王子朝失败后,席卷周室典籍,逃奔楚国,老子所掌管的图书也被带走。于是老子遂被罢免而归居。
老子由于深受当权者的迫害,为了避免祸害,不得不“自隐无名”,流落四方。想传孔子曾向他问过“礼”,他却给孔子讲述许多深奥的道理,使孔子折服于他。老子与孔子是同时代的人,但较孔子年辈稍长,世称“老子”。老子不仅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还具有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
后来,老子西行去秦国,经过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县西南)时,关令尹喜知道他将远走隐去,便请老子留言,于是老子写下了5000字的《道德经》。相传老子出关时,骑着青牛飘然而去,世不知其所终。
《道德经》又名《老子》、《老子五千文》,是中国道家的主要经典,全面反映了老子的哲学细想。全书共81章,分上下篇:上篇37章为《道经》,讲的是世界观问题;下篇44章为《德经》,讲的是人生观问题。全书内容丰富,涉及宇宙、社会、人生、军事、政治、医学等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