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九龙夜宿(1 / 2)
郭子仪问江朔道:“溯之,我率军冲击渔阳铁骑实是既违军法,又违王公钧旨,你道我为何冒这么大的险来救你?”
江朔见他说的郑重,叉手捧心照实道:“我实不知,郭军使待我甚厚,不惜违命,我心中实在过意不去。”
郭子仪道:“安贼乃天下仁人志士之公敌,不过同仇敌忾只是其一,你昨日曾救过我,我自也不能见死不救,这是其二,其三么,也因为你是太白先生故人之故。”
江朔瞪大了眼睛道:“难道郭军使和太白先生有旧?”
郭子仪道:“开元二十三年,李太白游历河东时,在北都太原府救了一个触犯军法被判了斩刑的小军官。”
江朔更加惊讶,道:“那个小军官是郭军使?那你犯了什么罪被判了死刑?”
郭子仪道:“彼时子仪只是个小小的负责喂养军马的参军,手下倒也有百十人草料营的小卒。某素来律下甚严,手下有个小卒作奸犯科,某一时气愤地打了他二十军棍,不想那小卒挟私报复,在深夜里放了一把大火烧光了草料后逃之夭夭。按唐律,粮草失火,主官连坐同罪,上司迁怒归罪于某,竟然处以极刑,并押赴法场立斩不赦,若非太白先生恰巧遇到,出手相救,子仪当日就死了。”
江朔奇道:“太白先生当时也只是白身,却如何能救下郭将军呢?”
郭子仪道:“太白先生有一好友叫元演,元演的父亲时任太原府尹,代北都牧,李太白那年会到太原,就是在雒阳遇到元演回太原探亲,邀先生同行之故。因此府尹家的座上宾太白先生一托请,当即改死为徒,某这才到了西北边陲的朔方军。”
江朔咋舌道:“这可太巧了,太白先生有《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云‘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说的便是他北游太原之事,不过诗中可没写救你之事。”
郭子仪笑道:“当年太白先生救下一个小小的参军,只是举手之劳,又怎会特为记载?然而得人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某当时就默默立誓,有朝一日定要报答太白先生大恩。”
江朔忙道:“郭军使,你承太白先生的情,可不能还在我一个小儿的身上。”
郭子仪哈哈大笑道:“溯之,你想到那里去了?我已说了引军救你为的是敬你少年侠义,又在军营中救过我,自然不能算还了太白先生的人情,只是我见了太白先生的故人不禁心生亲切,愿意与你结交罢了,太白先生的恩情我来日还要千倍、百倍的报答。”
江朔这才放心,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道:“却是我会错意了,郭军使见谅。”
大军在蜿蜒迤逦的山路上行了一百多里,天黑时分到了一处山中小镇,探马回来禀报前面小镇名为“九龙镇”,郭子仪策马到山坡上一看,那九龙镇是山中一片洼地,规模不大,涞水河道至此折而向西,小镇四周有九坐山峰耸峙,确如九龙吸水一般围绕着一方小小的山中平地。
郭子仪道:“后面无人追赶,跑了一夜并一日,马也乏了,今日就在此处扎营。”
江朔问郭子仪:“到镇中歇息么?我看镇子狭小难以容纳两千人住宿。”
郭子仪道:“溯之,你武功虽高,却不谙军事,这九龙镇乃是死地,四周山峰奇险,骑兵难以攀援,若堵住南北两侧山路,再以敢死之士攀上山岩引弓射击,我军岂非插翅难逃?”
江朔心悦诚服道:“确是如此,那该在何处扎营呢?”
郭子仪传令道:“全军沿涞水北岸扎宅,多伐树木制作鹿砦,守住路口。”又下令两个旅帅弃马步行,爬上左右两侧山崖,监视四周。这才自带了三百人穿过镇子,自守住北侧的路口。
江朔心中暗赞这位郭军使果然熟知兵法,指挥得当法度严谨。一切安排停当,六人随郭子仪一起进入镇子,两千多人不可能一点动静没有,来了这么多骑兵,人喊马嘶,小镇居民都吓的待在屋中紧闭门户不敢出门。郭子仪下令:“凡闭门不出者不得袭扰,有胆敢出门泄露我军行藏者格杀勿论。”众军士得令,分头镇守住村子的各出入口。
郭子仪指着镇中最大的宅院道:“此处不是村正就是乡绅之家,我们去拜访一下。”众人走到门口,尚未叩门,只听吱呀一声,大门开放,门内站着一个妙龄少女,身姿窈窕面容姣好,只是脸若寒霜,在暖黄色火把的照耀下仍让人有一种挥不去的冰冷之感,众人见了悚然一惊,这少女不是李珠儿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