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在18世纪完成21世纪都没…(1 / 2)
若是在几个月之前,海宁或许还会在自己的老巢里逗留更长的时间,以检验这些从五湖四海寻找来的各色伴侣们。但当时他已经接到了乾隆皇帝的书信,前往遥远的西域去参加那场实在是不太方便,因为创业者大展拳脚的战争。
不过,环球集团在海宁的后宅管理上已经颇为用心,即便他不在这里,包括华英在内的许多人似乎也知道该做些什么,他们甚至已经开始给这些伴侣们科普海宁最近情况研究的一些课题。
自从决心给中华文明,尤其是中国的发展现状在欧洲正名,以避免被某些被有用心的人妖魔化之后,海宁和环球集团在各类报纸上与对方进行的骂战也逐渐变得多了起来,这个时候,有一些人,尤其是不列颠岛上的,某些人惊讶的发现有出版物之词,果然在发表观点和指导舆论上是有着最大优势的,不过即便如此,环球集团在这方面仍然拥有着巨大的话语权。即便是那些物业电脑上的小报社和印刷厂也需要看海宁的脸色行事,如果有什么被他定义为虚假信息的文章要发布的话,是很有可能会被直接打回去的。而且海宁的这种规定,甚至还赢得了一些相对严谨的人的支持,就连英国内阁当中也有不少人对此称赞有加。
不过即便如此,事态的演变也开始向着其他方向发展起来。在文学方面展开激烈的争斗,并出版了大量的纪实作品之后,环球集团开始将自己的触手延伸到学术领域当中。想要真正的改变欧洲对于现在中国的认知,不光要打倒那些摇笔杆子的投机分子和普通作家,还要在学者当中打造出自己的学术旗帜。
为此海宁在离开之前已经开始琢磨如何在更严谨的方面为中国的去妖魔化而战斗了。
想要论述一个闻名的现状及其发展的底层逻辑,你让人们相信这个文明确实是这样的,那恐怕不可避免的要从这个文明的起源说起来,而这却是一个浩瀚的工程。
在古代世界各民族文明的起源问题上,素有两派不同的基本观点存在:一元论和多元论。一元论相信上古各族文明有着一个共同的源头,多元论则反是,认为各种文明可以各自独立地产生。
随着地理大发现以及其后新时代的到来,各民族、各国家之间的交往空前增加,致使“地球变小”。在向现代世界疾进的竞赛中,欧洲人成功地领先一步。于是他们的足迹和眼光遍及全世界,文明起源问题上的一元论也随之盛行起来。当人们在远隔万里的不同国度的历史上发现一些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或观念时,产生一元论的思想,并进而试图探明这一共同的源头何在,本来也是相当自然的。但是这种一元论很容易招致被选为“源头”之外的民族的反感情绪。在竞争中失利的人往往是神经过敏的。特别是当双方都掺入了民族沙文主义情绪之后,学术争论很快就会滑入歧途。
从逻辑角度来看,一元论者给自己招来的任务实在是过于艰巨繁重了。既然相信诸古老文明同出一源,则至少要向人们阐明从源头向各处扩散传播的机制、动力和途径——而这样的任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无数难以解释的细节,并随时遇到难以完满答复的驳难。相比之下,多元论者认为文明可以各自独立产生,则回避了上述一切困难,自然很容易从理论上守住阵脚。再加上随着学术的成长,西方学者也逐渐从沙文主义色彩的自我优越感中解脱出来。十八、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期流行的“泛巴比伦说”“泛埃及说”等一元论派理论,如今都已退潮。
但是,一元论的基本思想看来仍未失去其魅力。一元论学说经过一些收缩和精致化,依然得到不少学者的支持。这些学者中包括李约瑟,兹举他的一段论述为例:
确实,诸如在戈登·蔡尔德著作中提出的、并由维达尔·德·拉·布拉什精细概括的见解,已经成为公认的看法,这就是:所有最古老的和最基本的发明,例如火、轮子、耕犁、纺织、动物驯养等,只能想象为是由一个中心地区起源,而后再从那里传播出去。美索不达米亚流域最早的文明被认为是极可能的中心。……确实很难令人相信,青铜的冶炼曾经过多次的发明。但是到了晚得多的时期,如在公元后第一千纪期间,对于较复杂的发明,例如手推转磨、水轮、风车、提花机、磁罗盘和映画镜等,人们也有同样的想法。这些东西当中的任何一种,都很难想象会有两个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