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不能小瞧张维贤(2 / 2)
之后,其他五军都督府的勋贵皇戚,这才敢跟着二人进去。
见到这一幕,张璟心中暗道,真不愧是靖难勋贵之首,英国公家族在五军都督府的影响力,可真不是一般的大,这从面前这些勋贵皇戚对张维贤的服从便可看出来了。
难怪英国公后人在兵事上不行,可依旧牢牢把握住京师兵马的头把交椅,就是皇帝,即使不喜英国公,也不得不重用他们,让英国公家族世代执掌京营。
当然,对于张维贤,张璟虽然不觉得这儒雅大叔在兵事上有什么本事,似乎有些愧对了他执掌中军都督府的职位,可张璟始终也不敢小瞧他。
毕竟,这位英国公也许丢了先祖戎马疆场,屡立战功的本事,但在政治上,这位可是十分有眼光和实力的投机倒把者。
终究,张维贤可是与三大案都有牵涉的,而且,自他袭得英国公爵位以来,张维贤可是一直都能在各种政治斗争中都能身保,并且获利很大。
最出名的便是移宫案时,张维贤可是在移宫案上出了大力的,当时朱由校被西李掌控,按理东林党人根本没任何理由夺走朱由校的,毕竟西李是朱由校的养母,于情于理,朱由校为帝,应该由西李照看,毕竟当初万历帝即位,也是孝定李太后在宫里,手把手教的。
结果,东林党人想要独掌政权,不想出个皇帝母亲干涉他们,毕竟虽然万历前期都是张居正在外朝操劳,但内宫可都是李太后做主的,而两人的联络人,就是大太监冯保。
换而言之,如果西李没和东林党人的死敌,万历的郑贵妃牵扯深的话,或许就不会发生移宫案了,说不得东林党人和西李,就是另一个张居正和李太后的合作了,至于东林党能不能做出张居正的功绩,那就另说了。
总之,深知掌控朝堂必须有内廷合作的东林党,虽然整日批判宦官,但可没少拉拢朱常洛的心腹太监王安,同样,这也是他们后来极力拉拢张国纪和张嫣,对抗客巴巴和魏忠贤的原因。
反正,移宫案时,得到朱常洛驾崩消息的张维贤突然投靠东林党,再加上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的投靠,有二人相助,东林党人强行从西李手中抢皇帝,值守宫禁的京营兵和锦衣卫士,谁敢拦着张维贤和骆思恭,至于另一支值守宫禁的御马监的禁军,早被东林党的友好人士,光宗的心腹太监王安,调出宫禁值守了。
而那时还叫李进忠的魏忠贤,只能带着一干太监,那里能阻止他们,只能看着他们一起抬轿,把年少的朱由校强行从乾清宫抬到文华殿继承皇位,从而把西李对朱由校的法统教育权剥夺。
毕竟,光宗朱常洛对西李的圣旨他们封还不认可,朱由校登基时,西李也不在场,她一个妇道人家,除了是养母外,根本没有监督朱由校的理由,自然没有其他教育朱由校,控制后宫的理由了。
而张维贤也就靠着这个,完全得到掌控朝堂的东林党的友好看待了,并且也是因为从龙,获得了不少封赏。
当然,张璟还知道,真实历史上,后来天启帝驾崩后,这位英国公也是瞧准了时机,帮助崇祯帝即位的,妥妥的又得了一份从龙之功,这也是他后来依旧能得到多疑的崇祯重用的原因,毕竟在崇祯眼里,英国公依旧是忠诚的自己人。
所以张璟明白,他千万不能小瞧这位英国公,人家在政治上,可贼着了,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准钓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