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 > 第238章 文庙和武庙(加塞)

第238章 文庙和武庙(加塞)(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我的景区爆火了  年代文团宠只想躺赢  乒坛大魔王  穿越古代养家日常  神医娘亲她又开挂了  三国,开局被曹操偷听心声  太乙  地球签到一百年,举世无敌了  永恒圣王  女尊之凤主天下 

对吧,你把武庙那些人拎出来,就算是淮阴侯韩信过来,看到项羽他也得犯怵啊。

为什么他也进不去了。

说到底就是吕布马超,尔朱荣和侯景算是不忠不孝的。

后面那几个更扯淡直接把自己的个人传记生生打成了本纪的猛人,这中标准的逆袭之人,说他们以下克上都不为过。

所以当然不符合标准。

他别说能打,他就算是大闹天宫了,武庙都不能让他们进去。

把他们弄进去,你干脆直接出一本造反成功指南手册得了。

能够进武庙的都是什么人物。

咱们留侯张良,淡泊名利不说,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到了晚年非要去修道。

这不给老大找麻烦,多好!

还有咱们诸葛武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看看,为了朝廷效命了一辈子,最后连孩子都不管啊,多好。

再看看人家白起,对外那叫一个人屠,到了对内,啧啧啧...

一路被贬斥,最后都被赐死了还乖乖听话,那自尽都不带骂娘的。

唐王朝就痛恨这种人怎么就没进入自己的身边呢!

但事实告诉我们,这玩意对下面那些人的影响力.....着实不大!

混乱不堪的战争让这玩意也就成为了一个笑话一般,祭祀...祭个屁!

直到北宋初年,宋王朝才重新建立武庙秩序,而这个原因其实和唐武庙时期差不多。

那个时候吧,武夫当道,不讲道理。

赵大虽然玩了一出杯酒释兵权,但这心里从来就没有放下来过,毕竟这玩意又不是说他们没有出兵的可能了。

打仗还得靠他们,谁知道他们出去了会干点什么事儿来!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还是要“忠”字当头的。

甚至在忠的下面更是加入了“德”的概念,不但要忠还有德。

这就导致了武庙大范围被注水,比如张飞...出去。

比如关羽...出去!

比如很多很多在混战时期出名的将军,都被扔了出去,毕竟他们出身低微,本就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存在。

与此同时,宋朝及其之后的诸多朝代,武将的地位其实一直不是那么稳定,反倒是文臣这种嘴炮不造反的家伙被更加的信任,地位也越来越高。

所以导致了武庙慢慢的没了香火,但是文庙香火就更加鼎盛了。

甚至在宋末期已经导致了武庙无人祭祀,直接近乎于荒废的状态。

等到了明朝...武庙?什么武庙?没听过!

不过这个我们也是能够理解的,毕竟老朱他们家也不太适合与武庙这种“忠”字打头的组织扯上什么关系。

老朱前期苟得很,成天嚷嚷着自己跟着元朝混的,之后反手又弄了元朝。

等到他后期,无论是自己还是大明的地位都稳定之后,却又出现了各种屠杀功臣的问题。

这个适合你让朱元璋怎么搞武庙?

“你们一定要忠诚啊,你看看我宰了你们的时候,你们都不叫唤...蓝玉骂娘了?

你看,蓝玉他死了!”

这玩意你说出去会被雷劈的。

朱元璋之后更加不行了,朱棣干了点什么事他自己不知道么?

不是说靖难之役对不对,是说他杀了方孝孺这件事情。

你不可否认,在那个时间段,天下人哪个敢说比方孝孺更加的忠诚。

你别管他能力和忠心的是谁,那就是明摆着的骨气。

然后朱棣一刀过去给他杀干净了。

是你朱棣自己说的,在我这里,忠诚没用,你就别在转手弄武庙这种忠心为主的东西。

你又不敢将那群造反闹事儿的头子弄上去,你又不能弄一群忠臣打自己脸。

你让他怎么搞,你让他后代怎么搞?

“我们老朱家的成祖说了,忠心不行,弄死你!”

所以说,方孝孺是不是死不足惜这并不重要,他死得可惜不可惜的也不重要的。

重要的是,你作为大明朝第一官方,你容不下一个忠心的人。

那就相当于你告诉了天下人,我们大明朝看能力不看忠心。

既然如此,那我们也不过就是在按照你的想法做事情啊。

大明灭亡的时候,我们投降的是李自成啊,我们投降的合情合理。

你说得嘛,做人要识时务!

当然了,投清的怎么说呢?

没关系啦,我们再为明朝报仇啊!

你说的嘛,做人要识时务!

反正我需要的给我贪生怕死找一个理由,当这个理由实在说不过去的时候,我或许还会被周围的人所影响。

但是当我找到了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之后,那就是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暴君流,当然很爽,当然很好,解决问题也很快。

但所有暴君流的前提都只有一个,那就是你得保证自己长生不老且永远有最巅峰的精力。

除此之外,你所做的一切都在为日后埋下伏笔。

等到了清朝,他们倒是还好,知道武庙是不能搞了,所以干脆选了一个改一改。

雍正年间直接将关帝庙改成了武庙,这直接将关羽提成了武圣的同时,也算是彻底废掉了当年那武庙十哲七十二将,六十四将齐聚一堂的盛况。

毕竟关羽就算猛,那也压不住那群神人。

但是我们要记住另一件事情,那就是清朝对武庙动刀子的同时,对香火鼎盛的文庙也直接动了刀子。

他把这座儒家自留地给废了。

开始将诸葛亮,韩愈,范仲淹,方孝孺,文天祥,李纲这一水儿的文臣也放了进去。

这个时候,文庙才开始慢慢的朝着治国地位方向走。

所以诸葛亮并没有同时进入文武庙,因为他进入其中一个的时候,另一个并没有他的位置。

这也导致了后人在看文庙的时候,总感觉这玩意...很迷,准入机制都搞不明白这到底是想干嘛。

其实从文武庙我们能够弄明白两件事情。

其一,并不是说武庙的人都只是忠诚,而是那些人明明很能打,偏偏还很忠诚。

就例如当年有一个论点叫做上学无用论,其实我们不是说那些不上学的人都混起来了,而是在混起来的那些人里,偏偏还可以有不上学的。

毕竟当年不上学的人多了,现在嚷嚷这句话的人,你们爹妈恐怕文化水平也不是什么教授大学生一类的吧。

我咋没看你们也成了富二代?

其二,暴君一时爽,后续嘛....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书单推荐: 寒门枭路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大国复兴:研究战艇开拓大国 穿越,从气死系统开始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风蚀黄沙 三国:草原为王,一统九州 拜占庭:从丝路杀出的骑砍佣兵 将神一怒 莽在北宋末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