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吴三的背后竟然是白莲教。(2 / 2)
不过大明治下,自己要武装村子的势必是不行。
种地就好好种地。
发展武装是不允许的。
历朝历代都不允许有武装力量的村子存在。
但是。
这里是卫所。
却未必一定不行。
一念至此,朱烨看着李炽缓缓开口道。
“老李,你刚刚说你和这个左千户李雄关系速来交好,那么是否可以把朱家村变成咱们山海卫的定点军需提供场。”
“也就是在朱家村划出一块地,为山海卫的将士们锻造军需之用?”
“啊...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
李炽听到朱烨这样说,瞳孔猛然一缩,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朱烨的胆子竟然这么大!
军需场所是假。
朱烨要的是名正言顺的获得军需场所的那些护卫是真!
如此白莲教的人真要是作死袭击朱家村,那么可就是袭击整个大明边防哨所!!
其实朱烨也知道,这个想法比较大胆。
但是他是真的没有想到,这个吴三竟然和白莲教勾结在一起了。
朱家村消息闭塞,农家人又只管着面朝黄土背朝天,哪里想这那么多的事情。
听闻朱烨的话。
李炽深吸一口气,慢慢放下手中茶杯,带着一丝为难的开口缓缓开口道。
“先生有所不知,咱们山海卫军器局里的匠户,要比其他地方的匠户要辛苦的多。”
“这些军匠,大多都是北元旧部的俘虏。”
“他们基本没有俸禄,生活全靠咱们卫所发给的盐粮和偶尔赏赐的衣物。”
“因而生活艰难,衣食不给。”
“生活本来不易,唯一支撑他们的便是,在工余时间,制作一些物件儿在城中卖给商家。”
“再让他们去朱家村恐怕有怨言。”
“所以说如果将来有人利用这些人搅乱风雨,可能会对先生的名胜有损。”
这件事情,朱烨自然是知道的。
洪武三年,朱元璋令在全国范围内普查人口。
洪武十四年推行里甲制度。
在此基础上,对全国人口按所从事职业,主要分为民、军、匠三类,进行造册登记。
以户为单位,每户详列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等,逐一登记在册。
因送给户部的一册,封面用黄纸,故称黄册。
按规定,黄册10年一造,每册一式4份,分别上报中央户部及省、府、县有关机构。
这样做的好处是,尽量的减少人口流动,尽量的增加国家稳定。
其实这个方法一直才用到了后世。
类似于通行证、暂住证这些都是有这方面的考量,至少有一部分是这个原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