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3章:重返美院(1 / 2)
回到省博,苏亦跟副馆长黄玉治做一个简单的汇报之后,他在省博的实习工作就宣告正式结束。
下午离开之前,又跟考古队的熟人吃一顿饭。
这一天,饭局有点多。
吴振华跟王大姐过来了。
外加上,工作队另外两位年轻人,也就五六个,没有办法,考工作队的人基本上都下工地。
能够有这几个人留在馆内,已经不错了。
而且,吴振华还是从光孝寺那边赶过来的,他已经被抽调到光孝寺任职,去搞文物商店去了。
因为苏亦突然结束实习,他才特意刚回来的,而,王大姐跟另外两个年轻人之所以留在馆内主要是整理石峡遗址的资料,不然,他们也没机会留在馆内。
现在全国各地的考古工作都在有序恢复,其中也包括岭南地区,而省博的文物工作队可以说是唯一的一个省级考古机构了。
这种情况下,他们需要承担繁重的考古任务。
可以说石峡遗址的资料整理跟河宕遗址是同步进行的。
聚餐期间,吴振华还让苏亦帮他出谋划策,因为,苏亦在河宕遗址的惊艳表现,被他知道了。
甚至还知道由苏亦牵头推动的广东陶都博物馆正在有条不紊的推动中。
这种情况下,刚刚被抽调到文物商店,在经营上毫无头绪的吴振华,当然也希望苏亦能够给他出一些注意。
反正有枣没枣打三竿,先问了再说。
没有想到,苏亦还真的能给他带来意外之喜。
“文物商店属于文化厅的下属单位,吴老师你可以向厅里申请经费啊,没有经费,啥队伍都拉不起来。”苏亦说。
吴振华说,“经费给了我们几万,但不知道怎么花。”
有钱不知道怎么花,好幸福的烦恼。
苏亦说,“先到乡下去收集文物,然后统一定价。”
吴振华说,“这部已经着手去处理了,但效果不大,因为老百姓似乎不愿意卖。”
苏亦说,“提价。”
吴振华皱着眉头,“提价不合适吧?这不是亏国家的钱吗?”
苏亦说,“都是花在人民内部的钱,怎么能算是亏国家的钱呢,要是亏,那也是贱卖国宝的外贸机构亏,而且,咱们广东是沿海地区,广交会期间很多政策都有了灵活的执行,咱们文物商店这边也要灵活的变动。吴老师你们不仅可以在省内收购文物,省外也可以去。”
吴振华惊讶不已,“省外?这个不合适吧?这不是跟兄弟单位抢东西吗?要知道全国各地都成立文物商店的,他们也都缺东西,这样跨省去收集文物,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的。”
苏亦却没有他这样担心,“国家文物局都没有这样的规定不可以跨省,跨省征集文物,还能显示咱们广东文物系统工作的主动性呢。而且,咱们的文物商店跟省外的也不一样,你们是自负亏损,不需要给文化厅上缴,这种情况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自主性很强,坏处嘛,就是没有上面支持,凡事靠自己,同样,也没有上面的政令干涉。所以,咱们可以主动出击,快速把省内的文物收集起来,然后再去省外。”
沈明说,“苏亦你小子,别净出馊主意,老吴他们也只有两三万的经费,根本就没钱收购那么多文物,而且,要是加钱收购文物,卖不出去,都砸在手中,老吴这个文物商店的负责人就干到头了。”
苏亦笑,“只要收购到文物,根本就不愁顾客,咱们广州可是地处沿海,广交会让咱们广州在全世界上都有很高的知名度。所以,到时候文物商店这边只要在光孝寺定期举行文物拍卖会,就不用担心文物卖不出去。”
吴振华有些确定,“这个文物拍卖会真的可行?”
苏亦点头,“没问题,这些文物本来就是对外不对内,而且,肯来国内收集文物的外国商人,肯定不缺钱,这种情况下,就让他们自由出价好了。肯定不会亏钱,而且,这个模式在香港那边已经得到了验证,老吴你到时候关注一下就可以。”
吴振华点头,又有些担忧,“上面会不会不同意?现在的政策还没有完全明朗化。”
苏亦笑,“吴老师这点你大可放心,文物商店的成立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上面的政策已经开始松动了。不然,厅里面为什么要成立文物商店又让你们自负亏盈?如何自负亏盈?没有自主权的话,啥都弄不成啊,而且,现在下面知青点有大量的知青要返程,考不上大学的知青也都想要返回城里,然而,返回城里却没有那么多的工作岗位,国家又不可能一下子养那么多人,这种情况下,文物商店是可以适当招手一些人手的,让他们去全国各地收集文物,这些知青肯定会干的,从某种程度来说,咱们文物商店也是为了稳定社会治安做出良好的贡献啊。”
苏亦刚说完。
吴振华跟沈明望着他,就跟看见鬼一样。
“咋了?我说的不对吗?”苏亦疑惑。
沈明摇头,“不,你说的太对了。”
苏亦问,“对了,你们还摇头。”
沈明说,“就是因为你小子太变态了,你才多大啊,怎么什么都知道啊。”
吴振华也说,“你小子人小鬼大,我之前也只是随口一问,没有想到你还真给那么大的惊喜。”
苏亦笑,“年龄不是问题吧,咱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都是年纪轻轻就投身革命,我这点年纪算什么,至于我怎么知道这些,就权当我从书中看过来的吧,要是错了就是书上的错,跟我无关。”
沈明笑骂,“你小子真会甩锅,错就是书的错是吧?”
苏亦点头,然后说,“所以,沈哥我建议你好好考虑一下考研的问题,如果能够考上研究生,不管是重回省博还是能留校中大,都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对于从事学术研究都有着非常巨大的帮助。”
问清楚情况之后,吴振华也劝说,“我这一辈子啊,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机会读大学,本来社科所那边都送我们去读中大预科了,没有想到中途偏偏出变故。”
说到最后,他望向沈明,“小沈你可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有机会就要珍惜,先尝试了,能力行不行是一回事,不尝试的话,怎么对得起自己之前所经历过的一切呢?”
苏亦感慨,“既然咱们是被时代耽搁的一代,那么时代对咱们的补偿,就不应该错过。”
苏亦之所以再次劝沈明考研,也是有原因的,这个家伙动手能力不错,如果仅仅是在工地上的发掘,当个技工,足够了。
然而,一个中大的考古专业的毕业生,当技工,多浪费。
他未来再经过专业的学术训练,在广东的考古领域之中,肯定会占据着非常重要角色。
当然也不是说沈明不读研未来就没有机会,未来很长,谁也不知道沈明会成什么样。
但前世考古学术界,苏亦并没有听到他的名字,就很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