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期待(1 / 2)
许问上次回去的时候看了一些关于工匠的历史。
从元代/开始,工匠实行匠户制。
他们最早是元兵打仗时俘虏来的,因此作为俘虏被编入了军籍服役,称为军匠,地位非常低,基本上就是从事特殊工种的奴隶。
他们不得分户,必须聚居,甚至连婚姻都不能自主,必须要统一包办。匠籍世代承袭,爹娘是工匠,儿女必定也是。
他们全家都受工官把头的管制,不断劳作, 只能获得非常微薄的钱粮,还经常遭受盘剥,生活极其艰难。因此一直都有工匠怠工、隐冒、逃亡等情况发生。
到明朝时,这样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工匠制度完全跟不上当时经济的发展。
所以,明政府先是由轮班制逐步替代了坐班制,又渐渐演变到以银代役,交了银子就可以免去这部分的劳作,解放了工匠的生产力,这才使得工匠的束缚被大大削弱,可以自由从事工商业,经济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刚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许问位于小横村这样一个偏僻山村,不是很了解外面的事情,再加上当时的他从来没关注过了解过相关这方面的历史,还没有太深的感触。
随着他在这个世界呆的时间越来越长,他的困惑也越来越深。
不光是日常生活和工匠制作方面的各种细节,单是当今工匠的待遇,就可以看得出来现在不属于任何一个朝代,仿佛是脱离于时空之外的另一个世界。
大周朝基本上已经过渡到了轮班制,即使在百工试开始之前,工匠的地位也远不如历史中的那么低下。
当然,他们还是属于匠籍,接受着严格的管理,不得随意迁居,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进行报备。
这一点好像也不是执行得特别严格,连天青就是一个例子。
他虽然一直留在姚氏工坊,但好像是从异地迁居来的,就刘胡子的话来说,他连名字都似乎跟以前不一样了。
而无论姚氏木坊这样的一级工坊,还是天作阁这样的五级工坊,都是私人工坊。也许它们还是要接受官府朝廷的管理,但在名义上都是私人的,盈收中的相当一部分都归个人所有。
光是这一点,就能充分说明当前工匠的地位了。
不过即使这样,他们还是要定期服役,服役期间需要完全服从朝廷的安排,不得有丝毫延误。
服役地点也是朝廷安排的。有的在京师,有的在地方,这个地方有可能是本地,也有可能是其他路府。
在京师或者本地还好说,如果去往一些偏远地区,一辈子就这样回不来的也不少见。
具体情况许问还没有直接打听过,
眼前这个官家工坊,就是工匠们在江南路服役的地点。
江南路富庶繁华,对于工匠来说,除了京师就是这里最好了。
但许问只是个学徒,虽然一年前已经出师,但一直应考,还没有到服役的时候,从来没过官家工坊,对它的情况可以说一无所知。
现在站在这里的大门口,抬头看去,首先看见的是青瓦白墙一尘不染,青石板路像是才用水洗过一样,只有天天派人打理才有这样的效果。
许问暗暗点了点头。这证明江南路的官家工坊的确有着很完善的管理。
鲁考官又警告了他们几句,领着他们进去。
穿过大门,是一个平整的空地,熟悉的木香随着风迎面扑来。
许问耸了耸鼻子,立刻分辨出十几种不同木料的味道。
“松木、榆木、柏木……”旁边另一个考生也在喃喃自语,对于他们来说,这些都是基本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