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游历四方(1 / 2)
定西城。
祁时言交接完交接完所有的事务就预备着启程回盛都了。
夏倾安知道后特地累送他,“祁二公子这次回去还会来定西吗?”
祁时言笑道:“短期或许不会了。长兄的意思是想要我再多读点书,这两年应该会致力于学问。”
夏倾安:“也好。父母亲给皇子公主准备了一些小礼物,二公子路过越戈的时候,劳烦顺路带回去一下。”
“那就先谢过华安伯了。”祁时言谢道,又话别了几句方启程离去。他没有武功,路途遥远,是特地拨了一批人送他回去,一时马蹄声声,尘土飞扬……
北珠江。
从魏地最北的珠山发源而来,一路蜿蜒,穿过小半个北地,一直涌入界河,两相汇流后,再由着界河横贯而下,沿着凤耀西南边顺下,远远注入大海。
帝霆轩在北地一路游览,已经过了三月有余,考察了好些重要的地方,如今预备沿着北珠江顺流而下,再检查一下界河上的大桥。
那几座横跨南北的大桥已经趁着秋冬的枯水季修好了。因为事关国本,大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最短的时间里修好了,改变了需要船只方可渡河的局面。
如今汛期将至,还需勘察一番。帝霆轩想着再顺南而下,然后在从西南取道回盛都。
西南方,他其实是隐隐担心的。西南世家是百里氏,在凤耀众多世家中实力并不算雄厚,军功有却不盛,文官虽偶有出色者却不盛多。所以世代承袭下来,如今地位最高的家主百里沁鸢只是宁侯。
大的世家大都在自己的家乡设祖庙,建祖宅,拥有大量的田产铺面,但实则族中的出色的人都在盛都,他们在盛都同样修建高大华贵的庭院,以至于盛都在建国后扩展了数倍。
也正是因为世家的主力都生活在盛都中,所以那场惨案中,大多数世家都近乎覆灭,留下来的大多是庶族子弟,能力有限,家族难振。
而宁侯府不同,她们本生于西南方,建府之时也选在了西南方,即蜀中郡。百里氏并未在盛都建府,全部族人都生活在西南一带,也是那场惨案中受波及最少的世家。家族势力保持完好,本该在其他家族衰弱之后发展壮大的,但奇怪的是,除了她们在西南的势力略有扩张外,几乎没什么动静。
仔细研究一番,便会知道,百里氏不是不想掌握大权掌握实权,实在是百里氏没有足够有才干的人。就好比祁氏,即便家族人丁稀少,可仅凭祁婧之才干之手段就能保住荣国公的位置,还能官拜左相,百里氏即便再努力也是赶不上的。
百里氏虽在政治才干上不及其他世家,但在另一个方面确实其他世家难以企及的,那便是美貌,百里氏盛产美人,也盛产美男子!
凤耀皇室长命,执政时间也长,大约有四十多任女帝,出身百里氏的帝爵就有十四位之多,足以可见百里氏之荣,何况还有为卿者,与皇室宗亲结亲的,不可细数。
也就是凭借这样强大姻亲关系,百里氏才能长在西南发展,势力庞大却不受上位过多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