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月夜闻笛(1 / 2)
天清月白,夜风徐徐,吹起江面波光粼粼,小船一路往北疾行。汪猛是北人不识水性,空有一身蛮力,却全然帮不上忙。船行了约莫一个时辰,已到了杭州城北四十里外的临平县。无病已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忽见背后有一艘大船正破水而来,跟得甚是迅疾。无病暗自心焦,料想必定是一路上露了破绽,大队人马已然追至。眼见自己这小舟的速度无论如何是不敌身后的大船,无病只得努力划船靠岸,两人跳上岸来,寻得一处松林,急忙矮身遁于林中。
两人刚刚隐身,那艘巨舫便已排浪而来。但见船头上灯火辉映,甚是热闹,甲板上一张大桌,桌上杯盘狼藉,几个二十来岁的锦衣青年正在那儿纵酒取乐,肆意欢谑,身旁更有十几个侍女流水一般地端盘上酒、收拾碗筷。
大船行得飞快,只一眨眼的工夫,便已往北而去,只留下一船被水流击碎的月光,依然瑟瑟荡漾于江心。远处,传来一位青年的幽幽长叹:“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与君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原来不过是几个纨绔子弟闲来无事,在月下行舟取乐、装风弄雅,与我等无丝毫瓜葛。”无病与汪猛不由心下一松,这时候,已是子夜时分,两人均已饥肠辘辘、疲累交加。汪猛说道:“无病兄弟,我看那些歹人必不知我已离城。今日夜色已深,不如我们寻个地方先行歇息一晚,明早买两匹快马由陆路北上,你看这样可好?”
无病自然点头称是,他毕竟年轻体弱,划了一个时辰的船,早已双膀肿胀、疲累不堪,此刻你让他再上船怕也是划不动了。
当下,两人于旷野四望,在这茫茫月光下竟无半点灯火。原来临平实为偏僻小县,此地离县城还有些距离。乡野人家本就稀少,此时早已经酣然入梦。汪猛不欲打扰乡民,也是怕万一生出事端反致连累。他遥遥望去,见不远处有一座山峰,峰顶隐约有一处巨石垒成的平台,在月光之下,似是有仙人伫足。汪猛心中顿生豪气,他一拉徐无病的手,施展起轻功,便朝那山顶的石台发力奔去。
原来那山唤作“黄鹤山”,位于临平南郊二十里。山顶有处天然巨石形成的平台,当地人呼曰“伫仙台”。相传不知何时,曾有一位白衣仙人驾黄鹤而来,在此伫留。仙人走后此山便得名黄鹤。据说曾有人在月圆之夜,见仙人于石台之上或翩然起舞,或静坐修道,反正这些都是传闻,半真半假、道听途说,有人轻信亦有人嗤之以鼻。
黄鹤山山体不高,山势平坦,汪猛与无病两人奔行不多时,便已到了伫仙台下。汪猛有心卖弄,提着无病的手喝了一声“起”,两人便腾空而起,攀住了生长在巨石旁的一棵粗藤。汪猛左手拉住粗藤,右手牵着无病,左脚一点、右足一蹬,两人再次飞身跃起,如此三次,终于缓缓落在了平台之上。
无病只觉风声入耳,呼呼而过,待得跃到山顶,看到平台,不觉眼前一亮。只见那山顶平台之上,树木不生、杂草不长、空无一物,此时月光如水银下泄,照得遍地皓白。那平台不知由多少巨石天然垒成,竟是十分宽阔,方圆有数十丈之广。石台也甚是平整,人行其上如履平地,远远看去,这巨大的天然石台竟似天造地设的一张石床。屹立于石床之上,迎面松风阵阵,远处水流淙淙,当空明月皎皎……飘飘然竟似有遗世独立、羽化登仙之感。
无病与汪猛随意地捡了个空旷处坐下。汪猛从腰间的皮囊里取了两个大饼,分于二人食了。汪猛一边吃一边问道:
“无病兄弟,你也是那分水堂的人,我今日杀了你们大堂主,得罪了你们五堂主,与你们整个分水堂为敌。你为何非但不杀我,反要救我?”
徐无病:“不瞒汪大哥,我自小父母双亡,全靠乡人救济,后来流落到这杭州城里,四处行乞,有时也做点杂活,勉强度日。那分水堂是杭州府第一大帮派,他们靠水运为生,专在这运河上讨生活。这些年贩盐的生意越做越大,他们会经常招些工人在码头上搬货卸货。他们要人我就去了。我在那里打杂也不过是一时权宜,无非是为了活命而已。”
徐无病接着说道:“后来我遇到了我们二堂主,他是个好人,与那其他四位堂主都不一样。他提拔我,让我做了他的亲随。他常和我说贩运私盐不对,这是公然与朝廷作对,长此以往必受其害,可是没办法,方老太爷不听。方老太爷的命令,他这做儿子的也不能违逆。”
汪猛慨然道:“好!无病兄弟,我答应你,如若朝廷将来派大军剿灭分水堂,我必上报我家都督,保你们二堂主一条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