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初步计成了(1 / 2)
来学堂读书,当然是有束修的,李研堂来自府城,如果只给一般的报酬,石头村这个小山村怎么请的来?拿出令人心动的报酬是一定的,苏钰茹最后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苏氏族人出钱办一个学堂,给李先生的束脩苏氏族里给大头,其他孩子略微给一些,这钱就积少成多,报酬也就丰厚了。
这学堂是大家建起来的,却是属于苏氏族人的,学生的束脩也自然交予族长代管,要收什么学生自然是族长说了算。但不论是出于礼节,还是出于敬重,学堂一切事物都是要和苏研堂商量一下的。
族长当然没意见,说是族里出大头,但钱还不是老苏家赚来的,自家并没有付出什么,但名声却在自己名下。以后要说起苏氏家族,那必定是县里头一份。
而里正更没意见了,里正本来就姓苏嘛,族里的大事他都有参与,而且学堂也是在他的治下,属于他的政绩,这样两厢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苏钰茹之所以要把学堂挂到苏氏族人那里,就是要占领道德制高点,还能省去家长投诉等各种麻烦,这以后少不了。把里正、族长扯进来,自然是想借用对方的“权威”,这样以后有什么问题,就“推”到了里正、族长那里,不就什么都解决了,既不得罪人,又给了里正、族长足够的面子,多好。就算有人想要找老苏家的麻烦,也得先过族里、村里那一关。
至于李研堂,学堂先生只是人家的幌子,便宜行事而已,现在又能教书育人,说不准还能为小主子多培养一些人手,何乐而不为呢?
大晋朝的正规学堂需要教导也是“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基本才能。但针对于苏氏学堂,李研堂侧重于礼、射、书、数这四项,至于乐和御,在这里根本没那个条件。
其中礼即礼节,那是必须的,大晋朝很讲究“以德为本”;射主要侧重于锻炼体格的御身术;书是书法;数即算学,最实用,毕竟能中秀才考举人的只是凤毛麟角,而大多数只需要有一个谋生的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