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北方大城(1 / 2)
三年来,莫斯科的变化不小。
其中最大的变化在于,莫斯科的外墙如今也完成了更新,原来的木墙已经消失,现在变成了一道坚固的砖墙,红砖之墙。
在1063年的暴乱后,痛定思痛的罗斯季斯拉夫决定升级莫斯科的城防,因此自那一年开始,修建砖墙就变成了莫斯科的第一要务。
而在罗斯季斯拉夫大量的资源投入下,花费了三年时间,终于在今年的七月,莫斯科的砖墙建成。
因为这堵在整个罗斯都独一无二的红砖之墙存在,那本来只有莫斯科内城才有的红城称呼如今覆盖了整个莫斯科,这里也被人们称为红砖之城。
当然,内城的红城称呼还在,毕竟红城的称呼就是来自于此。
莫斯科的居民很为他们的城墙而骄傲,这样漂亮高大的红色砖墙对于许多罗斯人来说已经是奇观般的存在,红色高塔与红色城墙相得益彰,高塔之上飘扬的是圣乔治屠龙的旗帜,显得是那么壮丽。
像是湖面一样宽阔的护城河在砖墙之下缓缓流过,莫斯科王公在各处城门都修建了木桥以方便来往,同时这也是为了在遇到战争的时候好烧掉木桥,烧掉这些桥之后莫斯科就变成了一座孤岛。
而向外望去,可以看见的是稀稀拉拉的房舍和辽阔无边的农田郊区,足以可见莫斯科农业的繁华。
罗斯季斯拉夫对莫斯科的郊区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把大量居住在城墙附近的居民往后迁移了一段距离,以方便拓宽护城河。
同时这也是为了防止城墙之下滋生太多房屋,以影响城市的防御,还有避免敌人在城外放火烧入城内的情况。
不过即便是现在这样,罗斯季斯拉夫还是规定一旦有敌军前来就立即焚烧郊区所有房屋,为高塔和城墙留出射界,不能给敌人留下任何屏障。
随着这宏伟城墙落成,莫斯科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整个东北罗斯最安全的城市,安全则已经足以吸引人口。
尤其是在这个乡野里面遍布匪帮的环境下,更何况它还是东北罗斯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大量人口被吸辐到莫斯科来,河湾里耕种的农夫,林中的居民,甚至连诸城都有人离开家乡前往莫斯科,莫斯科的发展势头使得人们下意识的往这里集中。
这方面阿列克谢的剧团起到了大作用,正是因为这位剧团长在乡间不断的迅游演出,关于莫斯科富裕的消息才传播得飞快,人们带着莫斯科梦而来。
而莫斯科也的确可以给予他们一些回馈,因为这是一座生长的城市,只要愿意工作,那就可以致富。
对此诸城都发出过不少怨言,抱怨莫斯科吸引走了他们最好的工匠和市民,但是他们也只能抱怨抱怨,谁敢和如日中天的莫斯科王公对抗?谁敢对罗斯季斯拉夫做什么?
而且罗斯季斯拉夫从来都没有主动鼓动诸城人口往莫斯科迁移,这是民众自己的选择。
在城墙之内,许多空置的街区都已经被房舍和工场填满,新增的人口填充了这些等待建设的区域,街道上到处都是朝气蓬勃的移民,整座城市正在不断发展。
虽然城里还是可以看见不少农田,但是在维彻官员的规划下,这些农田看着那么的整齐划一,和城市的美丽同列并不违和。
而且许多农田都转为了蔬菜耕种,毕竟现在城外的粮食是越来越多,那么市民也会种一些可以赚更多钱的时候,蔬菜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城市的经济增长点,行会区更加繁荣,王公划拨给他们的土地如今银行已经被建设完毕,行会的规模和产业也获得了扩张,它们生产的各种产品一直都在源源不断的给莫斯科王公提供资金。
在诸多行会里面,铁匠行会保持着持续的繁荣,这个行会规模在这三年里面扩大了足足三倍,产出的铁器往整个罗斯供应。
现在东北罗斯许多地方都可以用上纯铁农具了,这就多亏了铁匠行会的努力。
不过这个行会最出名的依然是其产出的各种武器盔甲,由于这方面产出丰富,莫斯科还有一个名字,武器之城。
这个名声使得许多武士来到北方,想要让行会里面的师匠为他们制作武器和盔甲,叔叔们甚至外国王侯也都来订购,可见莫斯科装备的名声已经成功打出去了。
莫斯科的人口已经突破了两万,还有许多人没能通过入城条件,只能在城墙之外修建房舍,开垦农田,虽然不能进入城墙之后,但靠近莫斯科本身也就意味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