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燕子醉酒楼(1 / 2)
渭南地境有个生意红火的酒楼。
店里的酒只供应黄酒一种且比旁人家的要贵上两文,店小二温黄酒的速度,远远跟不上人群的吆喝。
这家店的生意以前是没那么好的,自从来了个书生以后,生意可谓是蒸蒸日上。
这事情还要从半年前的那天开始说起,那天店小二百无聊赖的招呼着店里为数不多的几位客人,抬头一瞥,打老远就看到了一名头发花白的落魄书生。
怎么看出来是落魄书生的呢?
远远见那人头扎发髻,鬓发凌乱的披在肩膀上,还有好些缕都打了结,他肩背竹箱,衣衫褴褛,脚趾头都漏了好几个在布鞋外。
“可能又是赶考不中的书生没了盘缠涉足千里回来了。”店小二心里暗暗地想。
不等他稍一愣神,书生就走到跟前来了。
小二这才发现,书生的腰间还斜挎着一个长条形状的木匣,那人嘴唇开裂,精神萎靡,一身的风尘仆仆像极了小二以往看到的那些,出城赶考风采照人,赶考不中却失魂落魄的读书人。
他扯着嗓子喊了一句:“客官里面请,本店有上好的酒菜供应。”
边说着边领着书生到了一处靠窗的桌子边,小二扯下肩上的布巾麻溜的擦了擦桌子跟板凳,“客官请入座,一看您就是赶了远路的,坐下休息休息,敢问客官是听书还是要些吃食?”
书生直到坐下才回过神来,他好像许久没有开口说话了,“温些黄酒来罢。”
声音嘶哑也无中气。
“好嘞,您稍等。”
小二不做它问,这样的书生他实在是见的太多了,一醉黄粱入梦,一梦千秋不中,梦醒能饮一杯黄酒,也算是有始有终了。
大堂那里有酒楼请来的说书先生,端坐在案牍中间,手轻压着惊堂木,说到兴起的还会重重的一拍,说书先生正说到书生求功名不得,返乡途中另有机遇,遇上了一乡绅家正在比武招亲云云。
酒楼本就不多的几位散客,这下全摇着头走完了。
酒楼生意好不好,跟谁家的书说的好有很大关系,说书说书,讲的就是一个光怪陆离。
这家先生翻来覆去就那几个书生小姐的故事,今天换了张姓,明天换了李姓,一个染缸搅了又搅,实在是毫无新意。
听书的人乏了,讲书的人更累。
店主本来听的瞌睡,这盹刚想打下,迷糊间猛然惊醒,抬头一看,店里只剩下名奇怪的书生了,小二正给他倒酒,还送了二两茴香豆。
“客官请慢用,有事您吱声,小的马上便来。”说完小二打了个稽首退到了大门边上,倚着栏杆吆喝。
“打尖住店,内有好酒,酒香菜好,听书买醉喽。”
这店主脾气属实算顶好的,说书先生的一通老故事,赶走了那群散客,他竟然没有像别家那样起身赶人,反倒是看了书生一眼以后,神情沉默的没有言语。
再看书生这里,他从腰间解下了长条木匣,卸下了背后竹箱,倒了一壶黄酒润了润唇口。
堂内的说书先生神情无奈,本来一通散客散场,他今日的工作就算是提早结束了,没曾想书生坐下以后,就跟屁股上长了钉子,动也不动,只是神态黯然的看着窗外。
说书先生把以前的故事从前到后又染了一遍,也不管书生听没听的进去,就一拍惊堂木谢客。
书生终于回了些神,一壶黄酒也早已喝完,店主没催客,小二也就当没看到,反正店主与人为善,他小二才不做恶人头,小二想着:
“这年头,像我这么机灵的大概是不会有许多喽。”
小二有些无奈的跟店主说着些什么,他指了指靠窗坐立的书生努了努嘴:“那客官说他身无分文,眼下愿意坐在堂中的那案牍上当个说书先生用来偿还酒钱。”
店主神态自若并无半分不满的情绪,挥手道:“老二,这种小事你自己打定主意好了。”
“不过他既然已经打定主意,让他试试又何妨?”
奇怪的书生第二天就准时坐到了原先说书先生的那案牍上,他先喝了口茶,手里摩擦着惊堂木好久没有开口,他想了想,终于慢慢的开口了。
说离此地大概有上千里路程的一处地方,京都大家的闺阁里面有一群姑娘,她们穿着上等的丝绸品,戴着精致玉石发簪,金莲小足遮在长裙之下,一颦一笑都带着春风般的暖意。
京都那地方风景极美,亭台阁,流水桥,杨柳依依。
最具有传奇的色彩的便是那摘星阁,传说那里曾经掉落过星星,星星发出闪亮的赤红色的火球,落在阁前,形成了碧漾湖。
那湖方圆几百里,湖中有游船,青荷,几乎放眼望去算是漫水的青荷与粉艳的荷花,也有人力开凿的水渠,亭台阁交错的建在浅水上,算是一赏景妙处,有少年少女悄悄地在这儿幽会,不知道成了多少段佳话。
那里的游船可以看到深处的风景,可以赏风观月,怡然幽情。
“最重要的是可以看姑娘。”
“游船上各种姑娘,会唱歌的姑娘,会跳舞的姑娘,吟诗风雅的姑娘,夜晚穿着薄纱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