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渔舟唱晚(1 / 2)
看尽了人情冷暖,尝遍了酸甜苦辣,才真正明白世间最珍贵的,不过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
巍巍大汉帝国,自高祖皇帝微末中崛起,历经武帝中兴,拒匈奴,伐高丽,南征北战,盖压当世百余年。
然则,天有阴晴,地有枯荣;人力亦终归有穷时。
享誉了数百年的辉煌岁月后,昔日动辄令诸蕃噤若寒蝉的堂堂大汉帝国,在传至南帝这一代,终归还是慢慢走向了衰亡。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浩浩荡荡的起义军,人人头缠黄巾,手持大刀、长矛,蜂蛹般杀进各大城池,一时间,各州各府纷纷揭杆响应。
虽然最终不过昙花一现了,但数百年沉淀下的大汉江山亦是千疮百孔,濒临消亡。
金戈铁马风萧萧,尸横遍野谁人悯。
十国并起马蹄急,杀场征战争英雄!
……
隐逸村坐落于庐州郡东南部一座被称之为"上苍镇"的小镇,小镇四面环水,又处于整个大汉帝国的南方地带,阳光雨露充足,因此,非常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村民们忙时耕种,向来除了上缴赋税之外,余下的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能够做到自给自足;闲时便下河捕鱼,遇到收获好的时候,或是制成鱼干,或是合伙由水路运往镇上贩卖掉换成钱财分了,相比于镇上其它村落,人们日子过得倒也算得上有滋有味。
一来二去的,时间一长,隐逸村有鱼有米的话慢慢也就传了开来,渐渐的,隐逸村这个不起眼的岛上小村成了庐州郡内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
以致于整个庐州郡每年军需所用之粮草百分之七十以上皆是来源于此。
俗语云:水无常势,人无常态。更遑论混乱时局下,何来净土!
上苍镇,这座平静的村子终归还是逃不掉混乱时局的席卷。
这一天,风和日丽,天空万里无云。
村民们如往常一样,下地的下地,出船捕鱼的捕鱼。村子里除却一些实在因为上了年纪的老人坐在自家门口安静的晒着太阳以外,基本上没人在偷闲。就连一些本该处于玩耍年龄的七八岁的稚童都懂事跟着自家大人出船捕鱼,在家国天下内,读书,毕竟只是官宦人家子弟以及富家子弟才能做的事。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放在隐逸村确实一点没错。
或许是在大人的教导下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又或者是孩子们尤其是男孩子们的天生就与水亲近,喜欢玩水的缘故,亦或是村里本来就没啥可好玩的,于是在孩子们的眼里,跟着大人们一起出船捕鱼抓虾竟成了每天期盼的一种乐趣,即便是需要帮着干点活也毫无怨言!
只是这一天,村子里突然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爹、爹,快看,对岸那帮外乡人,他们穿的衣服好精美,比村西头唐叔家婶婶过年时穿的那身绸缎都好看。"
跟随父亲出船下网捕鱼的李二狗,蹲坐在船舱里,一边帮着他爹下网,一边百无聊赖的四处张望。
蓦然间发现河对岸居然站着一群衣着光鲜的外乡汉子,一时间像是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一样的兴奋。
其实这也不怪李二狗,对于像他这样自打娘胎里
(本章未完,请翻页)
生下来便没出过村,更别谈见过什么世面的乡野穷小子来说:多多少少的,心里面,有点对村外天地的向往和好奇实属正常。
"二狗,你个兔崽子,瞎说什么呢?,再敢拿人跟你唐叔家里人比,小心回去老子揍你。"
默默撑着渔船的二狗他爹李大狗在儿子话音刚落之际,手中撑船的动作也随之慢了下来。回过头来怒气冲冲的瞪了眼儿子李二狗,眼里的训斥不容置疑。
父亲突如其来的爆喝吓得李二狗一个激灵险些栽下渔船,也幸得从小就跟着父亲李大狗出船,才让他一把抓住另一边的船沿才堪堪稳住身形。
偷眼打量了下父亲本就黝黑的脸,此刻黑的都快赶上炭头,李二狗知道父亲此时正处在即将爆发的边缘。于是缩了缩脖子,赶紧低头认错道:"爹,二狗知错了,下次再也不敢了。"
"你还想有下次,老子打不死你。"
怒气正盛的李大狗二话不说,抄起手中竹篙作势就要敲打敲打眼前不令他省心的儿子李二狗。
"诶哟,爹、爹、亲爹,别打、别打,都听您的、都听您的,以后儿子一定把唐叔一家子当祖宗一样供着。"
眼见父亲手中竹篙扬起,李二狗赶忙搬出从小到大百试不爽的那套措辞求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