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夫妻交流,韭青饺子(1 / 2)
“照相馆这样接私活儿,难道不违反纪律?这算不算投机倒把?”凌城燕问。
经过几天接触,凌城燕对王连生有所了解,这位虽然去农场劳动了大半年,但对政策和形势的把握仍旧敏感,看事情也有一定深度,见解独到。
是以,凌城燕愿意和他讨论这些疑问,至少,目前一段时间,他们两个人还是利益共同体,讨论一些敏感话题,不必要担心彼此有什么妨碍。
王连生果然很透彻,道:“如今,咱们国家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努力,建设四个现代化……想要发展,想要进步,搞活经济,放开死板僵硬的规范束缚,是必然趋势……你出车大概也看到了吧?街上小贩一天比一天多,偷摸卖包子、油条的越来越多,前些日子,好几个县已经恢复了乡村赶集……这个照相师傅接私活,必然是违反纪律的,但,据我推测,这种人脑子灵活,能说会道,以后说不定真能做成点儿事。”
王连生说的,也是凌城燕观察和想到的。她点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
她比王连生看得更清楚,也更坚信,买卖交易必定会放开。行商贸易,讲究的就是一个‘活’字,让货物和货币流通起来,才能实现增值,商业盈利,经济发展,国家也能得到更多的税赋收入……
正因为她坚信这一点,这才毫不犹豫地果断出手,培养刘三儿和狗儿几人,做买卖、经商。
之所以,现在还没敢放开手脚大干,还是顾虑政策不稳。只等政策明确、稳定了,刘三儿他们也锻炼出来了,正好可以大展拳脚,大干一番。
一行人从照相馆往回走,太阳很好,风也不大,却还是冷。
王连生抱着裹成棉花球的石头,由着小东西四下里看,不时还停下脚步,给石头介绍路边的建筑,街上的车辆、行人,等等诸般。
经过副食品公司,就见好些人在排队,小雨跑过去一问,说是来了些冻带鱼,不要票,凭供应本购买,一个人能买半斤。
由于开车跑海铺子和其他港口、渔村,家里没缺过海货。冻的鲜鱼不太多,鱼干虾干、腌渍品都是经常吃的,对于冻带鱼也没什么太大兴趣,索性不去凑热闹排队了。
一行人绕过热闹得有些混乱的副食品公司,王连生提议,要不就去国营饭店吃一顿,大人孩子们进城好几个月了,还没下过馆子呢!
凌城燕不想去,带着石头,饭店里没有小孩子吃的东西。
正讨论着,突然从墙角里转出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来,黝黑的脸膛被冷风吹得有些泛红,头上裹着条旧的不太看得出颜色的围巾,只露出一双眼睛,憨厚中带着一点点小狡黠,往周围看看,挎着一只大筐子凑上来问:“要韭青吗?鲜韭青。”
“韭青?”凌城燕眼睛微亮。
大齐时,冬天也有鲜亮蔬菜,不过是用特殊手法花大本钱栽种培植的,像她凌家,一次也就得个一斤两斤的,极贵重极稀罕的。
比如韭菜,冬季培养栽种出来的又分韭青和韭黄两种,完全不见光的呈嫩黄色,见一些光的叶片肥厚而鲜嫩,呈正常的绿色。两样培养韭菜颜色不同,口味也有稍许差异。
若细究起来,更多的人认为,韭青比韭黄滋味更美。
“嗯,自家养了一点,就割了几斤……”汉子说着,稍稍掀开筐子上盖的小棉被,果然露出一抹鲜灵灵的绿色。
小杏吸了吸鼻子,低声道:“真是韭菜。”
凌城燕询价,对方伸出两根手指头来晃了晃。
凌城燕不动声色地还价:“你这有几斤?……不到五斤,我都要了,你给我按一块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