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队长(1 / 2)
宿舍楼走廊里,
卢林和林幕二人并行缓步着走向楼梯口的拐角,时不时的说着一些闲话。
黄教练落后半步,看着前面的两人未发一言。
对于这一对从初级班一起上来的师徒,黄教练现在心里的想法连自己都说不清楚。
对卢林,黄教练是真心佩服的,之前的接触加上最近和他们讨论的一些战术上的东西,卢林给他对于排球的认识,打开了一扇门。
学生们学习,他何尝不是学习,他甚至想过,按卢林的情况,体校绝不是他的终点,有一天,或许不会太久,卢林必将离开体校走向更高。
那个时候,黄教练希望自己能成为体校真正独当一面的人。
而对于林幕这个学生,黄教练却是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天的训练下来,此时看起来精神和身体状态着实不错,这是他难以想象的。
业余学生接触半专业甚至再偏上一些的训练,在他的想象中,临到晚上了,半死不活才是应有的状态。
可现在,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可以想到,能有这样的表现,林幕之前必然是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甚至自己早就不把自身当业余学生来练了。
如此自律和坚持,真不像一个体校学生该有的表现。
而且,听着卢林和林幕刚刚的聊天,两人以一种很平常很平等的方式在交流。
不像师徒,更像朋友,交谈的方式很随意,甚至偶尔还会开开玩笑。
15岁不到16岁的孩子,能和一个30多岁的成年人平和相处,这个林幕还真是成熟的有些过分啊!
黄教练有些感慨的时候,林幕和卢林在楼梯口处停下了脚步。
卢林终于不闲聊了,说起了正题:“林幕,这个接应不好打的,之前没征求你意见直接就给你决定了,心里有意见吧?!”
林幕摇摇头,“呵呵,教练,哪有什么意见,我是你教的,我自己几斤几两我大概知道,你也知道。你安排我打接应,肯定也是按我的水平来考虑的。”
“确实是按你的水平考虑的!”
卢林点头,继续道:“不过你应该知道,我所想的战术中,接应位置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接应。你现在还不够!
曾经我是什么样的,多少给你说过一些。我希望在我的战术体系中,接应可以成为女排中的接应和男排中的接应的结合体……”
结合体?
黄教练听到卢林的解释,有些思索起来。
女排中的接应一般是什么样的?应该是拿分强攻的一个攻击点,在反轮和主副攻轮转位置不合适时充当绝对的进攻核心点。
而男排中普遍的接应是攻击辅助和二传辅助。
如果结合?那是如何?
全攻全守,全场位置无死角的第一战术点?
如果这样,那需要的技术和承担的战术任务该有多大?真的能行?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而且是少年人,面对繁复、枯燥,可以想到的艰苦、艰难,他真的能成?
黄教练有些不确定,抬眼看了看这个少年。
脸上一如少年的稚嫩,嘴唇上还有些毛绒绒的黑色,15岁,是真的年轻。
但一脸的淡然和从容,却毫不青涩,给人一种沉稳、成熟的感觉。
挺违和的!
黄教练暗自摇了摇头。
黄教练如何想的,林幕全然不知道,他只是顺着卢林的解释脑海里构想了一下自己的位置。
之前训练的时候他已经分析过了,只是没想到,卢林所想的比他所考虑的更甚。
不过既然卢林说了,他也不可能退缩的,“教练,您说怎么办就怎么办。训练,我从来不含糊!希望我能承担起你所期望的角色。”
“呵呵,不是我期望,而是你自己的把握!不过,我自感眼力还是有的,对你我还是有信心的。我也不怕你骄傲,这些年里,你是我见过学习能力最强的天才!”
卢林毫不吝啬于夸奖,笑着道。
林幕淡笑着摇摇头,他自己知道自己的事,他也只是那次昏迷以后多出的那些感觉让他学习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变强了。
不过,要真说起来,也的确是天赋。而且,他利用的也还不错,甚至还帮助了别人。
“好了,既然说好了,那接下来的训练按照计划来就行了!”
话说的差不多了,卢林满意的笑了笑,毕竟这个年龄的少年,很多人都多少带着些叛逆,不想成为被父母师长安排的人。现在看林幕的样子,应该是没有抵触的,让他舒了一口气。
“对了,提前和你说一声,接下来,你的训练会随同所有的位置分组训练轮换,主副攻组、二传组你都会参与进去!”
卢林拍了拍林幕的肩膀,准备下楼离开时又交待道:“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很独特,这个我之前就发现了。以前跟着你一起训练的那几个小子,包括现在的李峰他们,都没少受你的帮助。在曾经的小团队里,你处理的很好。
在新的队伍里,我希望你还能继续把这个优点发扬下去。团结、帮助,当然,要能和所有的队员们在相互不抵触的前提下。这是我给你加的任务。咱们各司其职,争取打出点东西出来!”
“好好干吧!”
卢教练,这本来就是我所考虑过的了。
两位教练下楼了,林幕看着他们,心里默默的念着。
上学期的经历,那一场比赛的历程,要说完全没有一点心理上的打击是不可能。
不过他记忆里的打击何其多,不至于被打击影响太多,但一些反思还是有的。
在那个时候,他已经在心里暗自决定了,个人训练上他必然会坚持不懈下去。
而在以后,不论是何时何地何队,他都会尽最大努力提升自己,满足队伍的需要也要突破自身的局限,成为有决定意义的人。
这第一步,就从体校的队伍开始吧!
……
排球队的学期前集训在学生们的坚持和适应中慢慢过去,十几天的时间,有苦累也有欢声笑语。
少年人,彼此认识也适应的很快,总是一起活动,甚至吃饭和平常的放松也大多在一起,使得十几个学生间渐渐熟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