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我是她妈妈(2 / 2)
这些人都是在一线教学多年又有真本事的人,祝良在他们面前只能算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他也就摆正态度,就带着本子认真听,认真记,前三天就没说过话。
那天下午讨论古文教学,一群初中和高中老师都反应古文教学难,离现在太远,本身文字理解是难点,又常常需要背诵,学生都兴趣不高,听着听着都能睡着。
祝良从初中时候就喜欢杜甫,几乎读遍了杜甫的诗,为了了解他,又看了不少唐朝相关的史书,他给报社投稿的相当一部分都是和古文尤其是唐诗相关的内容。
他知道学生爱听故事,那就投其所好,把知识融入故事,每次讲诗词,班里同学就兴致勃勃,听祝老师聊诗词,一点也不瞌睡。
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古诗词是教学难点呢?祝良想,那我也分享一下吧。
一些老教师一看见主动发言的是一个毛头小子,虽然祝良态度很谦虚,还是或多或少面露轻视。
祝良谈了自己的教学方法,还用杜甫的诗做例子简单讲解了一下。
讲完了,一个穿中山装的老教师站了起来,脸色平静,眼神却是严厉的,“这位老师刚才讲得很有新意,但我必须指出来,你的观点甚至例子都跟《中学生语文报》上有篇文章一模一样。”
祝良心里一惊,谁都认识这是省外国语高中的韩校长,教语文出身,资历深,荣誉多,而且真的是桃李满天下,这话的意思是说我抄袭别人?
韩校长瞥了他一眼,往身后的公文包里一掏,“还真是巧了,我就带着这份报纸呢,这文章写得精彩,我看了好几遍,是不是照搬,我一听就知道。”
围着大会议桌坐了两层的老师有的幸灾乐祸看祝良,有的满脸期待看着韩校长拿出证据。
报纸摊开传到祝良跟前,祝良一看,不由得笑了一下。
“笑什么?你不会说那作者是你吧?”韩老师讽刺的看着祝良,“年轻人,自己肚里没货就去学习,不要学那些歪风邪气。”
“我就是这个作者,祝良,”祝良站起来,朝韩校长说,“对不起,韩校长,我……我还没来得及向你做自我介绍。”
“你是祝良?不对啊,我四五年前就看过这个老师的文章,你才多大?你十几岁就发表文章?”韩校长难以置信的看着眼前这个身姿提拔的小伙子,在他的想象里,能有这么老成的文笔,至少得是三十多岁。
“我就是喜欢古诗文,发表一些拙见,读书时候偶尔也投稿。”祝良解释说。
韩校长听了边赞叹边点头,朝满屋子的老师说:“后生可畏啊后生可畏,真想不到这样的文章出自青年教师手里。”
“去,祝老师,给我们上堂课,大家要听吗?”韩校长兴致高涨,大家也都热烈附和,“是啊,来一堂现场教学,我们也好学学。”
祝良欣然接受,态度依旧谦卑,心有也有点紧张,这回可真要班门弄斧了。
但当他站在会议室的一端,大家都安静下来,他就像回到了课堂。
他还是用杜甫的诗做了例子,把知识点融入故事,绘声绘色讲了半小时。
当他说:下课。
满会议室的老师热烈鼓掌,韩校长也冲他竖起大拇指。
祝良一下子成了名人,来参加交流会的老师们都知道一个叫祝良的老师把韩校长都折服了,关键是他才二十多岁,还是个初中老师,那水平,教高中也没问题。
于是接下来两三天,祝良这间房门接二连三的被人敲响,“祝老师吧?有时间没?请教点问题。”
有时候晚上还有人过来,本来青叶在那儿也没什么妨碍。但来人无一例外都会惊讶或客套地问:这位是?
俩人就得解释青叶为什么也住在这儿,有爱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还会追问青叶的工作性质,为什么要办护照。
解释起来真是麻烦,青叶干脆出去溜达,或者躲到同事李英房间里去了。
今天是交流会的最后一天,明天上午举办个简单的仪式大家就该各回各家了。
毫无例外,祝良这屋隔三差五的来人,李英正好喊青叶去看一个资料,青叶就去了。
过了半天,终于人都走了,祝良就带上门去找青叶,穿过宾馆大堂的时候被人叫住了:“祝良吗?你好,我是青叶妈妈安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