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以利聚众,岂能久忠(2 / 2)
分宾主相对跪坐之后,便有家仆奉茶上来。
“不知使君因何事来访?”
周奇身为兄长,首先发问。
“我在徐州时,便曾听闻周文安之名,如今到了小沛,更是处处皆可听人说起周文安。豫州有此贤才,又近在丰县,我既身为刺史,岂能不亲身来访。”
刘备捋着短须笑道。
“哦,我做了何事,竟让使君闻我之名?”
不等兄长答话,周平便故意问道。
“听说初平三年三月之时,你曾说董卓不久将亡。四月,青州黄巾涌入兖州,兖州刺史刘公山(刘岱)战死,你又说时任东郡太守曹操将接任兖州刺史,并且将会领兵击败黄巾,不知此事可真?”
刘备问得比较认真,这些问题对他来说比较重要。
周平心中暗喜,自己之前的努力果然没有白费,不但让刘备听到了这些传言,还让他来当面向自己提问。
反正事后诸葛亮,知道了结果,再去推究原因,那就容易多了。
不过他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假装回忆一番,才恍然答道:“不错,我是这么说过。”
“董贼虽在洛阳兵败,退守关中,然而贼兵势强,他又暴横专权,随欲而杀,无人敢逆。且关东联盟军此时早已各自散去,你如何知他将亡?青州百万黄巾入兖州,刘兖州战死,当时之人多以为,袁本初从兄袁伯业(袁遗)时为山阳太守,或会以他继任兖州刺史之职,你如何能料到会是曹操继任?又如何知道曹操将会击败黄巾?”
刘备一口气问出几个问题。
这些结果他当时都没有料到,即使发生之后,也让他颇为吃惊。
眼前这个年轻人不但料到了,而且准确无误,他很想知道,周文安是凭什么来推断出这些结果,此人到底有多少才智。
兄长周奇听了刘备的问题,总算知道这位刘使君来访之意。
他现在也想知道,弟弟周平为什么能料到这些事情。
这个弟弟以前并不喜欢读书,在自己督促之下,勉强读了一些,但往往是读而不解,而且平时不苟言笑,很少与人接触。
自从初平三年二月发烧病过一场,他便开始性情大变,变得喜欢与人交往。虽然还是不太喜欢读书,但他竟然主动去找兵书来读,只不过到现在为止,《六韬》和《孙子兵法》都没有读完,还有《左氏春秋》,说是要读,却没动过。
周平见刘备和兄长都满怀期待地看着自己,肃然答道:“董卓乱国,其兵虽勇,让他可暴横一时,然而关东义士皆操戈而起,齐声共讨,奋力共击。董卓与天下人为敌,为天下人所共伐,其岂能久存!董卓统兵,以利聚众,如此之众又岂能久忠!我听闻并州吕布甚是骁勇,但此人无恩无义,唯利是图,他可为董卓叛杀丁原,亦可为他人而叛杀董卓。董卓之亡,事在必然,只是我也未料到会如此之快,可见天下尚存正道!”
刘备听了频频点头,显然赞同周平之语。
周平继续说道:“青州百万黄巾入兖州,刘兖州战死,虽说袁氏势盛,但山阳太守袁伯业好学而不善领军。曹操与冀州牧袁绍,还有陈留太守张邈、济北相鲍信皆为旧友,且其为东郡太守,此前曾几度击败黑山贼寇,有领军之能,军中又多有勇战之将。百万黄巾占领东平,兖州之人若想击退黄巾,除了迎曹操为刺史,别无他选。”
“关东联盟军讨董时曹操曾孤军敢进,可见其勇,东武阳受贼人所围时,他却率军攻黑山贼本屯而救东武阳,可知其谋。如此有勇有谋之人,黄巾虽有百万,却是乌合之众,又缺少兵器甲胄,岂能不败!”
刘备再次点头赞同:“曹操确实有勇有谋,他击败黄巾,收编黄巾卒为青州军,难怪袁公路领兵入陈留时,会败得如此快了。”
“不错,袁公路有精兵而无良将,有智士而不能为其尽力,绝非曹操对手。”周平跟着说道。
周奇听周平侃侃而言,不由惊奇地看着他。
之前他说的那些事,以为只是巧合言中,想不到,原来他竟是懂得如此之多。
刘备此时对周平已经非常钦佩,觉得他分析的很有道理,而且所说的最后都成为事实,这就不能不让人惊叹,自己想要的,正是这样能知天下大势的人才。
“曹公被害,曹操举兵伐徐,你又如何能料到,曹操将会屠杀百姓,从而劝徐州百姓避往他处?”
刘备再次问道,这才是他最想知道答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