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修出中丹田(1 / 2)
金梓鸣开始更多地打坐吐纳,去体验深度入静。
先虚化血肉与骨骼,仅存空壳,再将皮肤也化掉,整个人化为空气或灵气,意识畅游世间,仿佛与时间长河共存。
这让他体会到了那种深邃、空灵与玄妙,一切事物看起来是那么纯粹与简单,却又暗含道韵,一种明悟涌上心头,他似乎开智了,能更快发现实物的本质。
空壳感开始变得想来就来,彻底虚无之感也时常能够触达,坚持这种与天地相合的修行一年后,他将彩色魂气凝结成了一个紧实的圆球,如同一颗璀璨明珠。
苦行僧般的修行,并非都是高效,冥冥中他感觉到,如果没有新的功法,他已很难提升。
人脑终有极限,既然技巧暂时走到尽头,在没有指路明灯的情况下,唯有静下来,打磨心境。
有一次,黄秀才一家要去山上的寺庙上香,为应付野兽和盗匪的侵扰,强拽着他随行。
在寺里,闻着檀香,听着佛音,看着虔诚的信徒,他便发现自己的彩色魂气有更加圆润醇厚之感。
主持亦说他与佛有缘,赠予不少经书,包括金刚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坛经、楞伽经等,回去之后,金梓鸣有空便在河边独自阅读。
心经让他明白,人所有的烦恼皆来自欲望之未达,他现在才二十多岁,不可能没有欲望。
他依然可以树立高远的目标,只是当遇到烦恼时,暂时降低原来的诉求,为自己建立一个更加容易实现的目标,就不必为欲望之不达而烦恼;而在实现之后,再逐步抬高目标,引领自己不断向上。
坛经讲到了“见性成佛”,每个人都能成佛,只要你找到自己的本性即可。
金梓鸣把这种境界分作三个阶段,首先,要能心境不受外物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其次,要能够逐渐影响外物,影响他人;
第三阶段,才是通过渐修或顿悟,找到自己的本性,从而成佛。
他基本上已经走过了第一阶段,而第二阶段也已有了进展,开始能影响周围的一些人。
至于第三阶段,今生估计无望,这没有什么可惜,毕竟成佛并非他的修行方向,更不是他的道。
金梓鸣的目标,是要由刀法入道,有朝一日,登临武道巅峰。
当然,前些年又增加了一条,那就是要将那位白衣仙子追到手。
武馆有一个少年叫阿明,青梅竹马的妹子不顾山盟海誓,改为与一位新进秀才定亲,让他痛苦不堪,自暴自弃,还影响武馆里其他学员的练功。
老贺很恼火,想要动手收拾这个小家伙,被金梓鸣所劝阻。他将阿明叫到自己的房间,拿出纸和笔,说道:
“阿明,现在你给我写出那位妹子的二十个缺点。”
“好吧,金师傅。”少年迫于他的淫威,勉强拿起笔,斟酌半天,才堪堪写出四条:
“有时对我态度不好”、“我妈不太喜欢她”、“性格有些古怪,有时我不明白她到底想要什么”,“不太会做菜”,然后小明便再也写不出别的了。
金梓鸣启发道:
“小明,你再想想,比如她对你父母是否孝顺,她的爱好是否你也有兴趣,他对你练武的态度,如果你以后没有稳定的收入,她还会对你好吗?”
阿明顿时脑洞大开,一下子罗列出将近三十个缺点,金梓鸣拿起那张纸,满意地看了看,然后将它摔在小明脸上,恨铁不成钢地说道:
“既然这妞是这路货色,你傻啊,还如此念念不忘?你应该马上请兄弟们出去喝酒,庆祝提前甩掉了这个一身都是毛病的小妞,祝贺你从此得以解脱,可以去找更好的姑娘。”
小明一愣,想想还真是这道理,赶忙道谢,兴冲冲地拉人喝酒去了。
当你无法得到一个人或一件东西时,不妨把他想得一钱不值,这样烦恼也就轻了,而且还能高高兴兴地奔向新前程,何乐而不为?
金梓鸣除了继续与人对弈,开始将更多的时间花在观察凡人的日常生活上,看他们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甚至去体验下层人民生活的艰辛,渐渐的,他的心态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个冬季的深夜,他在河边发完呆,回家路上遇到了一对穿着朴素的中年夫妇,两人兴高采烈地挽着手,男的像是码头扛货的工人,只听他兴奋说道:
“老婆,今天我运气真好,一直都有活儿,总共赚了二十三文铜钱。”
女人似乎刚帮佣回来,也欣喜地回应道:
“我今天也挣了十二文铜钱。”
“那我们现在就去东门,到王奶奶那家店,多烤几根肉串,庆祝一下。”
“好,好,马上去!”
寒夜中,虽冷风拂面,但这席简单的对话却暖心又感人,金梓鸣伫立在黑暗中,心中先是感动,然后是平静与和谐,继而有一道闪电划过脑海,让他霍然明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