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釜底抽薪,大难不死(1 / 2)
长沙郡。
孙绍一直密切关注着新野战事的发展,当他知道赵云孤军深入,便大概猜到了赵云的意图。
不到半月,夏侯惇就被迫撤兵,这证明了赵云孤军深入打烂敌人后方的目的已经达到,但孙绍却为赵云和华成担心起来。
赵云和华成此举不仅打乱了荀彧覆灭新野的意图,还给中原腹地造成极大的损失,甚至还以曹操祖宗陵墓、宗族祠堂作威胁,这势必激怒曹操,必定不惜代价也要将这股骑兵杀之而后快。
赵云他们毕竟只有三千人,一旦曹操集中力量对付他们,败亡是迟早的事情,一旦战败,赵云必定宁死不降,曹操即便再是爱才如命,也不会放虎归山。
难道赵云就要命丧中原,那跟着他的华成呢?
孙绍只觉的烦躁无比,不仅是为赵云和华成安危担忧,更是因为如今历史走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向着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他先知先觉的优势正在快速失去。
果然如同孙绍预料的一般,荀彧集中兵力围剿赵云之后,赵云立刻陷入被动。
荀彧命令骑兵对赵云穷追不舍,不给其喘息之机,同时命中原各县在高地修建烽火台,以狼烟示警,处处设伏,遍地陷阱。
在这样的情况下,赵云根本没办法突破荀彧的封锁圈突入中原,只能不断的向曹军兵力相对薄弱的东南方向突围。
建安十二年八月,赵云率众转战千里,从汝南一路边战边退杀到广陵,最终人困马乏的赵云残部被广陵太守陈登设伏,全军覆没,无一人生还。
此战赵云虽然全军覆没,但其仅凭着三千骑兵,在十多万曹军的围追堵截治下,转战两千里,期间攻破曹操治下县城十余座,斩杀曹军将校五十多人,前后击杀的曹军不下万人,其中还有五百虎豹骑,对曹操治下造成的其他损失更是不计其数。
此战过后,赵云威震中原,与白狼山大破乌桓的张辽一起,晋级天下名将之列,无数人扼腕叹息赵云的陨落。
此外赵云身边一个小将也引起了曹军的注意,那小将打扮酷似赵云,一手枪法也深得赵云真传,在赵云转战千里的时候一直跟随在赵云身边,只是并无人知道这小将姓甚名谁。
当然扼腕叹息的人不包括赵云转战之地的百姓,他们个个对赵云和华成恨之入骨。
孙绍接到这个消息,一连几天吃不下睡不着,整个人瘦了一圈。
孙绍派凌统去广陵查探,看看赵云、华成有没有机会活下来,他是真不相信在长坂坡单枪匹马能够杀得七进七出的赵云,竟然就这么死在广陵。
夏侯惇一退兵,刘备就知道定然是赵云在曹军后方造成了巨大的混乱,曹军一退刘备立刻派出探子四下打探赵云的消息。
当赵云在广陵全军覆没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刘备哭晕过去,但他不愿全军缟素,只说绝不相信子龙会殒命于此。
许昌这边,虽然赵云已经全军覆没,曹军众将依然觉得脸上无光,荀彧也觉得灰头土脸,但他并没有下令再攻新野。
赵云这番转战,杀伤的曹军其实并不算多,真正让荀彧难以接受的是赵云对各地水利、农田等基础设施的破坏,这直接让各地的农业水平重新回到了黄巾之乱的时候,荀彧多年心血毁于一旦。
如今各地都需要重建,而且曹操那边已经传来消息,袁氏全灭,幽州已定,曹操目前在邺城修养,同时命令于禁、毛玠在玄武池操练水军,打造战船。
荀彧知道曹操的意思,因此想着许都要做的不是出兵,而是屯积粮草,打造兵器铠甲,只等曹操南下,到时候无论是刘备还是刘表,亦或是江东孙权,都在曹操兵锋之下。
此战虽然没有灭了刘备,但刘备先是折了张飞,如今又失去了赵云,现在帐下文只有徐庶,武只剩关羽,新野数年囤积的骑兵也在一战尽墨,已经是元气大伤。
随着幽州、荆州重归平静,建安十二年的战火也随之熄灭了,然而天下有识之士都知道,这一切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罢了。
孙权、孙绍、刘备都在疯狂扩充军备,准备迎接最后的决战。
刘备虽然元气大伤,但他比这次败得更惨的时候都不计其数了,这次打击又如何能够打倒他呢?
刘备一边默默的舔舐伤口,一边继续不屈不挠的开始扩军,练兵。
这一年来刘备先败曹仁,再打退夏侯惇的进攻,最重要的是刘备移师淯阳抵抗夏侯惇的举动,让刘备获得了巨大的威望,同时收获了新野百姓甚至是荆州百姓的民心。
然而刘备猜想不到的是,接下来曹操虽然没有动兵,却给了他更加致命的一击。
建安十二年八月,汉献帝诏命,废除三公制度,恢复丞相制,鉴于曹操平定并州、幽州有功,晋升为丞相,总领朝政。
八月中旬,曹丞相回到许都,第一件事便是将徐庶老母亲请到丞相府做客。
曹操先是直接按徐母写信召回徐庶,徐母大骂曹操名为汉相,实乃汉贼,宁死不从。
曹操遂采用程昱建议,将徐母放回,然后程昱假称徐庶好友,对徐母殷勤照顾,赚得徐母笔迹,之后仿徐母笔迹,修书给徐庶,召其回许都。
徐庶为人至孝,得知徐母在曹操处,心慌意乱之下不及细察便要辞别刘备,前往许都。
刘备、关羽挽留无果,糜芳建议刘备杀了徐庶,以免为今后大敌,刘备将糜芳一顿臭骂,亲自送别徐庶。
君臣二人泪洒长亭,依依惜别,徐庶远走十里之后反悔,刘备依旧在长亭张望,见徐庶回来以为他回心转意,徐庶走马回来却是提醒徐庶去请诸葛亮出山,直言当世如果还有人能够逆转乾坤,则此人非诸葛孔明莫属。
自从上次二人提到过诸葛亮之后,一来有徐庶在刘备并无强烈渴望,二来战事频繁,也无暇去请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