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三章常乐(1 / 2)
大明宫温室殿。
张叙看了眼更漏,又扫了眼殿中情形。
此时,殿中烛火通明,御案后,皇帝正专心处理政事。
下头稍远处,左右侍立着内侍宫女数人,个个垂眉敛容,无人敢东张西望,更无人敢发出一丝声响。
他接过小内侍手中的茶盏,悄声走到御案侧,替皇帝换了盏热茶,又将案头的烛火拨亮一点,才垂手侍立一旁,低声提醒皇帝:“陛下,时辰不早了,该歇息了。”
皇帝看完了手中的奏折,信手合上,才取过茶盏,喝了两口,问道:“什么时辰了?”
“回陛下,亥时已过半。”张叙恭声回道。
皇帝又喝了口茶,将茶盏放到案上,仰靠在御座上,伸手揉了下眉头,又问道:“太子身体好点了吗?”
张叙是内侍省少监之一。
因唐时宦官坐大,操纵国事,废立皇帝,为祸无穷,大燕的内侍省,没有设正监,只设了八名少监,下属二司六局,内掌侍奉皇帝,外承宣制诏令。
张叙是东宫旧人,深得皇帝信任,皇帝登基之后,命他掌了内务外务二司中的外务司。
内务司,顾名思义,掌的是内宫禁苑诸事。
而外务司,掌的则是外事,用高祖的话说,这是为了防止子孙后代长于深宫妇人之手,不知民情,闹出何不食肉糜的笑话,才设置了外务司。
当然,外务司除了向皇帝反应民情,防止上下消息传递通道被小人阻塞,还有其他的消息打探之事,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不需要多说。
此时,张叙见皇帝问到太子,略一思索,才回道:“近日,太子已能安睡片刻,精神有所好转,前几日,太子召见了乳母方氏及其子常乐常意二人。”
“方氏?”皇帝沉默了片刻。
方氏伺候太子时很用心,不过那时太子年幼,皇后又早早将方氏打发出去了,太子对方氏的印象恐怕寥寥无几,怎么过了这么多年,突然想起召见她了?
“太子让方氏做什么?”
“太子就和方氏闲话了几句家常,赐了些财物,不过太子吩咐常乐常意兄弟替他去办几件事,都不是什么大事,太子闻说渭北有养鹰人,命常乐帮他去找头苍鹰,又让常意去终南山寻段雷击木,准备用来做枕头。”
皇帝闻言,低笑了一声。
张叙心知,皇帝根本不信太子特意召见常乐常意兄弟,只是为了这点小事。
他又说道:“太子膳后更衣时,命常乐伺候,没让其他人近身服侍。”
显然,太子若有私下的话要交代,就是那时候说的,就常乐知道。
皇帝“嗯”了一声,沉吟了起来,稍后又问:“那个道士的底细查过了吗?”
“道士的跟脚很清白,出身来历皆有据可查,那盘香,奴婢也让人验过了,确有安息之功效。”
皇帝怀疑有人针对太子设局,并非毫无缘由,其中的原因,张叙也知道。
但是他查了查,一切都很正常,不过在这深宫大内,哪有这么凑巧的事,就是一切正常,才是最大的不正常。
当然,皇帝若要降罪,就算正常又如何,妖言惑众、蛊惑太子、动摇国本,这个罪名就足够收拾居心叵测之人了。
皇帝此时不出手,恐怕是想拿这事历练一下太子,免得太子以后分辨不出忠奸,被小人蒙蔽,就太子现在的反应,恐怕也不是毫无所觉。
果然,皇帝思索了一会儿,说道:“不吃一堑,怎能长一智,护着太子就行,不用特意去提点。”
“是。”
皇帝站了起来,转身向内殿走去,伺候的众人也跟了上去。
稍后,温室殿中的烛火才依次熄灭。
翌日,杜若醒得很早。
她睁开眼睛的时候,周氏还在沉睡。
她没有惊动周氏,悄悄爬了起来,洗漱完毕,换了身骑射装,又去隔壁,带上杜衡,一起去了前院。
昨日她在驿站里面兜了一圈,知道前院有个供习武用的校场。
一大早,校场里面除了杜若杜衡姊弟二人,以及帮忙背着弓箭的两名青衣侍女,没有其他人。
“阿弟,先活动一下手脚。”
“好。”
杜若带着杜衡,左动动,右动动,活动开了手脚,才戴上扳指,接过侍女手里的弓。
她有好几张弓,骑射时用七斗弓,步射用一石弓,平时练习用的则是一石五的弓,至于二石弓,能开的都是军中的猛将悍卒,像她这样的弱女子,当然不适用。
此时,弱女子杜若,接过她平时练习用的弓,随手一拉一放,轻轻松松就中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