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第54章(1 / 2)
这是一场苦战。
留在黄河西岸的,是一支孤军。
扶光他们不仅要拖住檀济绍的匈奴骑兵,还要在战后进行几千里的战略转移。
所以俞羲和给扶光的三千人,几乎是河东军队中所有的骑兵。
这批骑兵是玄甲军的底子,是最早跟随扶光的那批部曲,凝聚力最强的那块铁板。
玄甲军中每一个人都清晰的意识到,经此一战,玄甲军,再难回到河东了。
他们离开河东远征到长安之后,在玄甲军有了一个惯例,军匠铺会根据出征的军士花名册,给每人都打制一个铁牌。
撤离长安的时候,无论新入伍的,还是原本的军士,人手一块。
扶光那时发现,没有自己的。
他问过军匠,匠人不知如何回答,只道是上面的吩咐。
俞羲和站在蒲州城墙上,把脖子里的狼牙扯出来,握在手心。
是她不让工匠给扶光打的。
她不愿意看到有一天,刻着他名字的铭牌送到自己面前。
那枚雪白光滑的狼牙上面刻了两个字“长明”。
俞羲和默默想,愿你如星长明不灭,你这条命是我的,就当你已把命寄在我这里。
一定要活下去!
纵然檀济绍亲自出马,携带两万重骑,交战之中,他也感觉到了对手的强劲。
往常他遇到的,皆是蝼蚁。
而这次对面那些人,结构很复杂,有汉人也有胡人。
蛮族未开化,只知茹毛饮血的时代,匈奴人“打草谷”四处劫掠,采用的是最原始的阵型,一字排开,线型冲杀,直接凭借机动性,包围吞噬。
那时中原没有骑兵,对抗起来,自然吃力。
但是草原民族有一个巨大的短板,就是冶炼技术非常弱,加之铁矿缺乏,这就导致草原上铁器非常珍贵。
箭镞这样难以回收的消耗性武器,往往只是骨制,穿甲率远低于铁质箭镞。
随着中原武器装备的飞跃性提升,以及对马匹的重视,终于在汉代时,博采众长的汉家骑兵将匈奴人赶到漠北。
晋朝北方养马场,早在北方大乱时,纷纷丢失于胡人之手。
如今匈奴人的无往不利,所凭借的,是马匹优势。
而且汉国出了檀济绍这样不世出的军事全才。
檀济绍能带领军队战无不胜,在于他糅合了汉家兵法,战斗风格如摧枯拉朽。他带的骑兵,不仅有阵型,而且有非常强的组织性。
他懂打仗,懂如何与汉人打仗。
但是现在他对面的对手,同样是个胡人,同样是骑兵,而且是比他更为灵活的骑兵。
还有那奇怪的弧形战法。
他的骑数,是对面骑阵人数的几乎七倍,但是对面这诡异的军阵堪称无懈可击。
对面是运动起来,比重骑灵活许多的轻骑,却携带着比重骑还要齐全的武器装备。
远攻有弓箭、连弩,近身有长矛、戟,长刀。
马的耐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一开始就全速冲杀,这样马匹的体力会飞快流失,以至于在双方交接、缠斗时落于下风。
必然在一开始冲阵时,速度不能提到最快,而且檀济绍的是重骑,马匹受力负重更多,更要节省体力。
在马匹低速情况下,面对檀济绍的阵型,远攻武器的杀伤力就得以凸现出来。
扶光的却月阵中,飞射出尖利的箭矢。
玄甲军的戟上还有专门拐马腿的钩子,一旦抄了空子,拐断重骑裸露在外的脆弱马腿,这匹马就废了,完全失去战斗力。
檀济绍上一次听到这个阵法,还是在洛阳之战的时候。
他手下的毋达务骛曾禀报过,有个羯族人,领着一支步骑结合的小股军队,打了济渎和沁阳。
想必就是这个人。
只不过那一次,檀济绍并未这样真实的与之交锋。
对战之间,檀济绍的褐色眼睛和那双灰蓝色眼睛无数次对望和凝视。
扶光发现,魏国檀氏新帝,是曾经在蒲州见过的人。
电光火石之间,他突然冒出一个直觉性的猜想,可以完全破解主公中毒的真相。
檀、济、绍!
扶光眼中燃烧起冰冷而炽热的火焰,仇敌相见,分外眼红。
他的长戟划过天际,重重落下的时候,砸在檀济绍的长刀上。
檀济绍受这雷霆万钧之力,内腑剧烈震荡,血腥气上涌,显然受这一震受了伤。
两方军队也打的势均力敌,檀济绍人数虽多,却甚至占不了上风。
火光冲天,木船拼尽全力燃烧殆尽。
黄河汹涌澎湃,奔腾流淌,很快冲走了最后的灰烬。
天地间归于黑夜。
此时无浮桥、无摆渡船只,无论是檀济绍还是扶光,渡河已无可能。
夜色笼罩,天空中一片燃烧后的厚厚灰烟,和硝石木料燃尽的呛人烟火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