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兔毫盏(2 / 2)
他们所谓的大开门,首先体积得达到一定的大小才行,在手里把玩至少在这个时代还不是古玩爱好者的首选。
人少的地方肖斌是最喜欢的,这样自己就能细细的观察一些自己喜欢的物件。
真假他虽然很快就能辨别出来,但肖斌为自己选取物件的时候,真假和价值都不是唯一的标准,符合自己的审美才是。
肖斌首先来到的是一堆小瓷碗的周围。
这些小瓷碗零零散散的摆放在一快角落的毡布上面,丝毫没有任何造型和规律,完全是随意堆砌在那的。
此外这些小瓷碗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是黑漆漆的颜色,色彩也很斑驳,压根就没有一般漂亮瓷器的感觉。
这显然是不符合主流审美的,而且器型又十分的小,所以被这些人放在了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地方。
不用问价肖斌就知道,这绝对是按照甩货处理的。
他之所以在这停留了,不是因为便宜,而是他看见了一样东西。
一个小小的,黑漆漆的茶盏,上面落了一层灰,看起来连这个时候新出的小茶碗都不如,但是上面隐隐约约透出来的竖条纹路引起了肖斌的注意。
肖斌一看到这个小小的茶盏,脑袋里就浮现出了三个字:兔毫盏。
兔毫盏正是从大宋开始流传的,出现在这里不奇怪,而且合情合理。
而更为神奇的是,兔毫盏直接流行到了三十年之后,后世不少茶盏上的竖纹,老祖宗就是大宋的兔毫盏。
就算是在宋朝,兔毫盏也盛极一时,曾有书说过:曜变斑建盏乃无上神品,值万匹绢;油滴斑建盏是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
三千匹的绢,在大宋显然不是个小数目,而真正大宋品相完美的兔毫盏,更是相当的值钱,虽然不是在九零年,但是也不远了。
肖斌清楚的记得,兔毫盏之所以能成为兔毫盏,那也是有着严格界定的。
兔毫盏的结晶斑纹长而细,形状如兔子的毫毛,因此得名兔毫,达不到这个基本要求,就称不上兔毫盏,价格也会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值钱的兔毫盏还得具备一些细微的特征:兔毫的毫条之间疏密有致、晶体边界清晰不乱、其毫条结晶色彩银蓝为佳。
肖斌的脑袋里想着这些,之后随意拿起小小的茶盏,吹了吹上面的灰,端详了起来。
看了几分钟,肖斌几乎可以断定,这就是一个大宋品相相当不错的兔毫盏。
这些倒斗的显然因为物件太多,压根就没注意到它,或者压根就不知道啥叫兔毫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