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愤愤不平(2 / 2)
而明军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了,卫所兵,知道吧?平时为农,战时为兵,不仅没有军饷拿,打仗时得自备衣物、粮食,种田所得还得向国家纳税!是的,就是这么离谱,身为军人不仅拿不到军饷,还得倒贴给国家大笔税款,简直岂有此理!这种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玩了一百多年,卫所算是彻底废了,到从嘉靖时期开始,募兵便取代了卫所兵,成了明军主力。相对于已经退化成农奴的卫所兵,从民间拣选悍勇敢战之士组成的募兵自然更具战斗力,他们不用种田,有较高的军饷,比起卫所兵的待遇来强出太多了。但是吧,明朝的个很不好的缺点,那就是喜欢白嫖,死抠,军队的军饷向来是能拖欠就拖欠,能漂没就漂没,似乎在皇帝和内阁眼里,明军士兵都是土豆,不需要吃饭不需要穿衣服,随便浇点水给点阳光就能茁壮成长,在他们需要的时候随手往土里一刨就能刨出一大堆来。
对了,一支军队想要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就必须做到赏罚分明。隋朝头号战神杨素每次大战前都喜欢挑手下将士的错处,稍犯一点小错都会被他记下来然后拎出来在阵前砍了祭旗,杀得最凶的一次,在阵前砍了四百多名隋军将士,都还没打呢,自家军阵前就已经尸横遍地了。按理说,这样搞法部队早就哗变了,可隋军却甘于为他卖命,乐意接受他的指挥,压根就不存在哗变这一说。原因?原因很简单,跟着他能打胜仗,而且在战场上立下再小的功劳,杨素也会记下来,然后作出相对应的赏赐,真正做到了微功必录。当兵就是图个前程,立了功就能得到相对应的回报,隋军士兵当然乐意接受他的指挥。
可明军就不是这么回事了。明初的时候能做到赏罚分明,所以这一时期明军的战斗力极强,可中后期就完蛋了。中后期明朝皇帝喜欢用太监监军,而太监可以直达天听,于是哪个立功哪个没立功完全是太监说了算的,像一场仗下来斩首三十余级,但立有先登、陷阵、斩将夺旗的有功将士却多达一千余人这样的笑话层出不穷……对,那一千余人当中绝大多数都在千里之外的京城里,压根就没上过战场的。有功不赏,但有过错一定会罚,而到底犯了什么过错完全是将官、监军说了算的,说你犯了错你就是犯了错,没错也得错。而犯错的惩罚很可怕,一顿军棍打个半死算轻的,还有插箭游营,就是用利箭贯穿犯错士兵的耳朵拉去游营,这个还是算轻的。更上一层的刑罚有斩首、剜心、肢解、点天灯……反正听着就毛骨耸然。
军法严酷并不可怕。杨素军法严不严酷?戚继光军法严不严酷?还不是有无数士兵乐意为之效力,虽死无悔?可怕的是绝大多数明军将领奉行的是薛定锷的军法,士卒有没有犯错是他们说了算的,赏罚随心所欲,毫无公平可言,士兵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同样一件事,得主将欢心的人和被主将讨厌的人做了,结果全然不同,士兵无所适从。
赏罚不明,晋升无望,主将可以随心所欲地凌虐士卒,在这样的军队当兵?那可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老子才不干!
龙树并不知道自己这个便宜儿子正在心里疯狂吐槽着明军那糟糕透顶的赏罚制度和涣散的军纪,他还在唉声叹气,抱怨着自家大哥不厚道,没有及时告诉他这个便宜儿子居然有这一手绝活。如果他早点知道龙岩峰有这等绝活,就算不送他到边军去当兵,也可以运作一番把他送到兵杖局去某个肥差嘛,总好过留在家里四处惹祸。吐槽完了,他严肃地问龙岩峰:“峰儿,你跟佛郎机人学过火铳制造、使用之法这事,除了为父,还有谁知道吗?”
龙岩峰说:“没有啦!我没有跟别人说过。”
龙树问:“就连裴家那个小兔崽子也没说过?”
龙岩峰说:“没有!”
龙树放心了:“那就好。你这就去把皇上要的铅弹造出来,得抓紧!还有,此事务必保密,就算是对你最好的朋友也不能说……那帮家伙别的本事没有,抢功劳的本事倒是一流,咱们不得不防!”
龙岩峰说:“放心吧,我不会跟别人说的。”
龙树可信不过他,扭头对管家说:“黄管家,这事你给我盯紧一点,可别出岔子了。”
管家笑眯眯的说:“老爷您放心,早在您回来之前,我已经派人把帮小少爷制造铅弹的工匠都给控制起来了,保证不会泄露半点风声。”
龙树顿时就放心了:“还是你办事靠谱!”
龙岩峰不满的说:“爹,你就这么信不过我吗?”
龙树斜着眼睛看着他:“不是为父信不过你,,而是被你坑了太多回,不得不留个心眼。”
龙岩峰:“……”
所以这个被马一脚踢死的混蛋到底混得有多失败,连老爹都信不过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