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信条之试炼 第十九章 谁说站在光里才算英雄?(2 / 2)
若要从这两晚选择,杨逸影更倾向于今晚,一个显而易见的理由就是,明天没准儿德鲁身边的人手就会翻倍。
打定主意今晚就动手,杨逸影从德鲁工作生活的两点一线中进行对比,认为还是住所这边执行刺杀风险更低一些。
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等德鲁回到住所,然后送他去与老同事德尔骑士长团聚。
现在时间还早,杨逸影将公园环境熟悉了一遍,返身赶回刺客组织本部,采买了一堆弹药去训练场继续与燧发短枪磨合。
能用和用好是有差距的,这中间大量的练习必不可少,到时因为枪法太臭导致刺杀失败就搞笑了。
时间在一遍遍机械重复的枪火轰鸣声中流走,杨逸影这几天已经习惯这样的射击练习强度。
当夜色降临时,杨逸影的快速拔射水平稳定在20米距离内准确命中固定靶。
这里没有移动靶这种东西,但只要保证拔射速度够快,在距离不远,对方速度不快的情况下,已经可以近似等同于射击固定目标。
杨逸影简单吃了些食物,又在房间里养精蓄锐将状态调整到最好,这才往地面走去。
此时夜已深,约莫凌晨两三点的样子。
杨逸影直接从东侧抵达骑士团住所街口,借助德鲁门口的火光,远远确认德鲁的马车停靠在小院里,意味着目标已经回到居所。
杨逸影继续沿北向公园走去,中途用余光瞟到了东侧末端住所后的两个守卫,其中一个都开始打瞌睡。
稳稳进入公园,这么晚了里面竟还有一对恋人在互诉衷肠,杨逸影步履轻盈,没有惊动两人。
身手灵敏的爬上靠近东侧末端住所的桐树,杨逸影仔细打量守卫情况,思考行动方案。
夜色带来了潜行藏匿的方便,但也因安静使得稍大一点的声响都会被察觉,西边50米外的另一组守卫倒还好,主要是屋顶上居高临下的持枪守卫比较碍眼。
杨逸影大脑飞速运转,不一会儿就定出声东击西的战术纲领。
房屋上的持枪守卫相距间隔也差不多在50米左右,现在夜色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他们的视野有效范围,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
在脑海里预想了一遍接下来的行动步骤,杨逸影趁正对面的屋顶守卫扫视东边街道情况的时机,控制力度朝屋顶斜上方不同角度投掷了两个烟幕弹。
烟幕弹在夜空中划过一道优美抛物线,越过屋顶,掉落到另一侧,也就是住所群正面的街道上。
另一侧马上传来动静,附近屋顶的持枪守卫也被吸引,朝街道侧戒备。
骑士团守卫的素质还算不错,这边小道上的守卫并未擅离职守。
杨逸影投掷之后就飞速从树影里跃向小道上的两名守卫,不过一个呼吸就用袖剑无声解决掉两人。
杨逸影没有丝毫停顿,行云流水的向上攀爬,如猿猴一样两三下就翻进二楼的目标窗户。
杨逸影进屋后迅速蹲伏,双眼飞速扫视屋内环境,发现进入的是一间书房,隔壁传来有节奏感的呼噜声。
他小心潜行至隔壁卧室门口,开启鹰眼,卧室床上只有一道略有呼吸起伏的身形,当下向里面潜行而去。
虽然已经可以选择用燧发枪结果掉德鲁,但他不想太快闹出声响被守卫力量发现动向。
此时楼下倒地的守卫尸体已经暴露,窗外传来尖厉的哨音和呼喊声。
这里的骑士团守卫都经过严格训练,也具备相当和刺客打交道的经验,结合之前发现的烟幕弹,已经意识到有刺客入侵,当即做出反应。
正在床上酣睡的老德鲁被窗外的动静惊醒,下意识朝房屋内侧靠近门这一边翻滚,右手已经顺势摸上放在床头柜的燧发手枪。
杨逸影进入房门刚潜行了一半行程,将老德鲁极有素养的动作看得很清楚,知道原计划已经不能实行,也快速拔出燧发短枪朝翻身的德鲁射击。
平时的刻苦训练展现出成果,黑暗中一道火光伴随炸响一闪而逝。
没料到刺客竟在房屋内侧的德鲁应声被火药弹命中臀部,惨叫一声,人还是借着旧力翻滚下床,抬手朝亮起火光的方向射了一枪。
杨逸影吃一堑长一智,射击后就迅速俯身侧滚调整方位,然后切换匕首向德鲁跃去。
德鲁开出一枪,强忍剧痛抬起拿枪的右手格挡护在身前,左手摸向自己枕头下的短刀。
这把短刀是一名富商赠送给他,据富商吹嘘存在之久可以追溯到波斯帝国。
历史是否悠久德鲁不清楚,但它确实好用,坚固且锋利。
杨逸影右手反持幽暗匕首刺向德鲁,途中感知到德鲁的格挡,可已不好收力,成功被架住。
他左手亦没有闲着,把袖剑插进了目标腰间。
老德鲁再添一伤,仍不放弃,右手手肘往下猛击刺客手腕,握着短刀的左手划向刺客面部。
老德鲁不愧是要升职的骑士长,与之前喝醉酒没防备的德尔完全不同,抵抗意志非常坚韧,反击动作也很合理,给取得先机的杨逸影不断制造麻烦。
他头脑清醒,明白现在自己身处劣势,应该尽可能抵挡拖延时间。
在外面雄厚守卫力量的威胁下,刺客必然不敢耽搁,不能与自己纠缠,这就是生机所在。
实际情况确实如此,周围的守卫听到德鲁房里传来枪响,他们不愧是“正规军”,因还有其他重要人士需要保护,为避免中调虎离山之计,只抽派了4名守卫快速朝这边聚集,有一位身手灵活的已经爬到书房开着的窗户檐上。
杨逸影躲过短刀,深感德鲁难缠,依靠灵敏优势,趁对方攻击不中的破绽将匕首狠狠刺进其心脏。
老德鲁受到致命一击,身体抽搐,双手无力的耷拉下来,终于不能再反抗。至始至终,他都没看清刺客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