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以身试毒,无怨无悔(2 / 2)
药童一想,会用毒了自然也会治病,便附和道:“你说的没错。”
刘瑾弹了一曲《广陵散》,问:“如今山下战事如何了?”
“正打得热火朝天。”药童说,“具体就不知道了。“
刘瑾点头,只要还在打,就说明没有败。
“明天是第十日,可以拆蒙眼布了。”药童提醒他。
刘瑾今天换药时,已隔着布感觉到了微弱的光,他手指一抖:“藤黄先生医术果然高明。”
“弹错了,又弹错了……”
一个清朗的男子声音从院外传来,带着浅浅的醉意。
“周大人……”药童对来者十分恭敬。
刘瑾料想这人定是藤黄的贵客。
那人一手将装着绿豆糕的食盒放在案上,又解下腰间酒壶小酌一口,传来淡淡酒香。然后竟自顾自坐在刘瑾对面,反着拨起琴弦,潇潇洒洒将刘瑾刚才弹错之处都指正过来。
竟有人反着也能将琴弹得如此动人?!刘瑾一惊。
“阁下是……?”刘瑾问。
“姓周,单名一个……策字。”周策说。手指随便在琴上拨了拨,忽而宛转悠扬,忽而荡气回肠。
刘瑾:“在下……”刘瑾正由于是否说出大名。
对方却道:“刘瑾。”
刘瑾便想应该是藤黄告诉他的,便也不再纠结,想必这神医谷是安全的,藤黄如果还想害自己,就没必要出手相助了。
“这是把好琴。”周策手指拂过琴身上的焦痕,说,“以手奏琴为下成,好琴须得以心奏。你现下看不见,正是最适合弹奏的。”
“受教了。”刘瑾话语间带了十分敬意,“周大人认识这琴?”
“不必叫大人,早已退居山林。”周策似乎在回忆往事,淡然道,“这琴的主人才是音痴,比我更甚。昔日他被流放,于江南同我有一面之缘。”
“当世竟有如此厉害的人物,在下竟不知,实在故落寡闻了。”刘瑾心内震撼,其实他更震惊于面前的人,他在宫内竟全没听过“周策”的名讳。
“正常,他闺女比他出名得很。”一女子声音随叮当步摇响传入院内,听声音并不年轻,“我道那点心去哪了,都让你给拿了……”
刘瑾好奇:“其女是怎样的人?”
“能文能武,还精通音律。”那女子说。
“男儿气概女儿身?”刘瑾问。
女子不悦道:“谁让你给\气概\冠以男姓了?”
刘瑾一顿,十分汗颜:“惭愧!气概乃豪迈气度,本不该分男女。古有樊梨花担兵马元帅,平边关之乱,深明大义。又有蔡文姬才气英英,精通音律,还背记了四百古籍。今有江陵谢氏,将门之女,贤后理宫。都是气概表率,在下失言了。”
“是。”周策笑道,“最豪气莫过‘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刘瑾点头:“正是!”
那女子却有些不好意思了,起身道:“周大人可太会取笑人了。”
“夫人如何称呼?”刘瑾问。
那女子说:“我姓徐,就叫徐夫人吧。”
说罢,徐夫人拿了一盒绿豆糕便离开了。
周策见刘瑾在发楞,便问:“听说你明天就能看到了,恭喜。”
“承蒙藤黄神医救治。”刘瑾说。
周策点点头,道:“那你第一个想见谁?”
刘瑾一顿。他最想见谢晚意,但此时谢晚意应该在战场杀敌。
周策似乎也只是随口一言,并未追问。
“在下听周兄的口音很是熟悉。”刘瑾说。
周策顿了顿,说:“和你母舅家也算同乡,来日也想回去看看。”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许久,周策待刘瑾很是亲切,像个大哥哥。刘瑾觉得二人只见毫无陌生感,似乎很早以前就认识了。
“不聊了。你还要早些歇息,明日便可相见了。”周策提着酒壶,看了眼月色,离开了。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花蕊夫人《述国亡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