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九章 水陆并行(2 / 2)
见秦王政脸上露出笑容,众将士面容上的阴霾一扫而过。
看来闪电突袭的计策不可行,还是需要逐步蚕食,将匈奴吞并。
而运输粮草却成了一个大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才是本次会议的中心。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而这便是孙子在战争当中所取得的重要经验之一。
诚然,在冷兵器时代,由于运输过于落后,在每一场战争开始之前都需要提前运送物资以及粮草。
而游牧民族军粮运输方式分别是:远出纯骑兵作战、攻城作战、灭国之战。
游牧民族的军粮运输其实大多是原地自筹以及自带一部分粮食来打下目的地来获取之后的粮食。
而这两种方式大多是在远出纯骑兵作战以及灭国侵略作战的时候才会采用的方法。
毕竟这两种作战都是兵贵神速,所以都是自筹或者带干粮远程奔袭,而且他们的粮食大多是晒干的肉干,所以耐饥较为轻便,省吃俭用可以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而在游牧民族攻城之时则是驱赶羊群、牛群作为自己的粮食,随军队一起前往。
这种方式便是匈奴运输粮草的方式,但秦军没有牛羊的补给,大军主要吃的还是稻米和麦米,自然不能模仿匈奴人一样驱赶。
而秦军的运输方式,主要是陆运,用驴车、马车、牛车、羊车,但是这种方式比较笨重,粮食运输非常慢。
不过秦直道却妥善解决了这一问题,大军的粮食三日便可到达边疆,但运输到九原郡以后如何走,就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蒙恬便提议道:“陛下,臣有一计,可解粮草运输难题。”
蒙恬提出的便是漕运,水路运输的效率可以显著提高。
而且秦灭六国之战一直用的便是水路,为何不走老路那?
秦王政眉头紧锁,开凿河道消耗的人力物力不计其数况且一旦开工匈奴定会袭扰,开凿河道定会被破坏。
但蒙恬却道:“不必用人工开凿,贺兰山草原便是有着天然河流不断滋养,可以为大军提供便利,臣建议水陆并行。”
“章邯将军负责押送粮草陆运,而韩信将军可用水路运输。”
秦王政脸上挂着一抹难以抹去的笑容,水路并行看起来可行,是一条绝佳的妙策。
粮草问题自然不用多说,大秦百姓一个个精明能干,这次失败不过是一次小挫折而已,百姓依旧坚信秦军必胜。
只要秦王政征粮,百姓会主动将粮草奉上,供十五万将士征战。
至于计策,还是沿用逐步蚕食的计划,一步步将匈奴吞并。
蒙恬从右贤王领地向东进发,李由和羌瘣对抗北假王庭,李信对抗左贤王。
这一次,左贤王不见了踪影,仅仅是隔岸观火,是在担心韩信这一潜在的威胁,还是另有打算?
尽然他隔岸观火,那我们便将目标投向北假王庭,先将他们征服后再进攻左贤王领地。
会议结束,举国上下再次忙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