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宋茹的婚事纠葛(1 / 2)
一直到赵雁泽,显露出读书的天分,被举家之力供着去科考,中了秀才,赵家五房才回了故乡,把当年没来得及抛售甚至已被侵占的田产铺子变卖掉,重新回府城生活。
不过,到底是同族,赵家五房对族长一脉不满,却不愿意和其他同族结仇,甚至有提携之意,哪怕分隔两地,却联系密切。
族长一脉自然是慌的,在听说赵雁林丧妻后,就打上了他婚事的主意。
一族之长表现出弥补之意,五房如果不接受,就显得不够宽容大度,于名声有碍。
赵雁林和原配感情还不错,正好想替她守一两年,干脆放出风声,目前无意续娶。
宋老太太和赵家三房的老太太是偶尔一起攀比的老姐妹,对内情的了解比儿子更多。只是她却不知道赵雁林为何又放松口风,难道已经摆平族长了?
她对大姑姐追问道:
“我是知道五房和大房的矛盾的,只是如今为何又松了口?”
“因为啊,五房要起来了。赵雁林也中了举,一房两个举人,你说,族长还拿捏得住他们吗?”
听到这里,一直沉默的宋茹坐不住了,倒不是欣喜,而是疑惑。
她自觉以自身的条件,是配不上这样的人家的。当年都只嫁了个秀才,再嫁又怎么可能嫁到举人呢?定是对方有什么问题。
她忐忑地问姑母:
“这样的人家,为何看中了我?”
宋姑母很冷静地说明了原因:
“原配留下一子一女,他想找个性情和顺的女人照顾孩子。更何况,他家老大和璞哥儿有些交情,自然想两家关系更近一些。”
宋韵听着赵家的情况,几乎分分钟勾勒出宋茹嫁过去后地狱级的开局:寡妇养大的儿子、珠玉在前的原配、原配留下的孩子。
这种家庭,嫁过去有得熬了,她想表示反对,却不知道该怎么说,一个五岁的女童分析一桩婚事的好坏,未免显得太妖孽了。她只能默默听着,想着抽个空去隐晦地提醒一下宋念。
事实上,只有宋韵觉得这婚事不行,其他人都颇为满意:
嫁过去不仅吃穿不愁,还有可能性做官家太太,对一个寡妇来说,这简直是撞大运了。
宋老太太说得更直白些:
“茹娘一向贤良,当年被那冯家老虔婆那么折腾,都忍了。如今不过伺候伺候婆母,教养教养原配的孩子。他们就是再难伺候,也不至于像冯家那般奴役人。等茹娘生下一男半女,也就站稳了。”
宋韵心中吐槽:您也知道寡妇婆婆和前任的子女难伺候啊。
沈氏以为人媳妇的身份发表了评价:
“两个孩子,好好对他们就是,我们又不害人,怕什么猜忌呢?他们是讲理的人家,我们也不是没根底的人家,日子久了,他们看到你的好,自然会对你好。”
谈来谈去,没人考虑到赵雁林对原配的感情,会影响到二婚的夫妻关系。
不过,这可能就是古代人和现代人的思维差异了。
一段婚姻,现代人固然也看重家庭条件和对方前途,却也会考虑对感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