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钢炮,以为本宫不会杀人吗?(1 / 2)
火炮研究所所长依旧是老工匠韩富,但副所长却换成了一位读书人,名叫张浩谷。
见礼之后,朱媺娖便走了进去。
不过研究所并非炮厂,并没什么好参观的。
朱媺娖看了看,便问:“让你们研究的前装线膛炮如何了?”
韩富道:“启禀监国,此事主要是张副所主持的, 不如就让他为监国说一说吧?”
“可以。”
张浩谷才二十几岁,留着两撇胡须,乍看有点呆,眼神却颇为灵动清澈。
他闻言便道:“启禀监国,这款线膛燧发火炮虽然研制出来了,但并未做到真正的燧发。”
“怎么说?”朱媺娖问。
张浩谷道:“这款火炮炮管是以精钢铸造,如此虽然减轻了大炮重量, 却给大炮的后续加工带来了困难。
膛线可以利用水力镗床, 倒还好说。但燧发装置要和大炮紧密结合, 恐怕就会加大漏气情况。
因此,卑职与所内几位炮匠研究后,决定将燧发装置安装在大炮外面,以一根引信连接大炮内的药池。
如此一来,在拉绳利用燧发装置点火之后,大约需要个两三秒,大炮才会发射。”
为大炮安装燧发装置并采用拉绳操控主要是为了两点,一是通过缩短点火引信减少发炮所需时间,二便是进一步确保炮手安全。
这两者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的——用火绳点火发射火炮,为了炮手安全,火绳就必须足够长,或者说燃烧的时间足够长,这样自然就增加了打一发炮弹所耗用的时间。
因此,通过朱媺娖的手机听完张浩谷这番话,郝光明就道:“延迟三四秒发射不是问题,其实我在查找相关资料时, 原本就看过这种将燧发装置安装在大炮外面的情况,只是我没选用而已。
早知道你们这边加工工艺不够,当初我就直接给你那份资料了。”
朱媺娖也觉得,即便拉绳之后有几秒延迟,也比之前那种直接从炮口点火绳的发炮方式好多了。
于是便对张浩谷道:“无妨,你们研制时能根据实际灵活改动,本就是件好事。”
听见这话,韩富、张浩谷都松了口气。
当初张浩谷要改设计,韩富死活不让,就是怕因此犯错,惹恼了朱媺娖。
直到眼见期限将至,研制却卡在燧发装置安装这一环没有进展,韩富才同意张浩谷改设计。
虽然大炮成功研制了出来,但到底和朱媺娖要求的有些许不同,两人此番都等着受责罚呢,没想到朱媺娖不仅没怪罪,反而夸奖了两句。
这让两人做事的积极性更高了。
此时,朱媺娖又问:“按你的设计,这种大炮射程如何?准确度如何?”
张浩谷道:“目前所内只造了一门十斤炮,试炮的熟练炮手能在炮身照门与标尺的辅助下,以铁弹准确击中三里之外的目标大门。
以十斤铁弹平射的话, 四里以内, 都有不错的杀伤力。
至于其他方面的数据,我们目前还在收集中,并不确定。”
朱媺娖听了微微点头,又问:“这种十斤炮需要多少人多久可造一门?”
张浩谷思索了下,道:“用五名熟练炮匠,十日便可造一门。”
“带本宫去看看你们试造的那门十斤炮吧。”
“是”
接着,朱媺娖跟着张浩谷、韩富来到一间大房子中,瞧见了那门钢炮。
这一瞬间,不仅朱媺娖双眸散发着喜悦的光芒,就连另一边的郝光明目不转睛地看着手机视频镜头。
只见这门钢炮不算太粗,内口径约为十厘米,外径则十五六厘米的样子,炮管长则有一米六七。
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变粗,但并不夸张。尾部加了一个钢箍,以及燧发点火装置。
炮身上则有瞄准用的照门和标尺,但都比较简单。
炮身架在两个近两米高的钢制车轮上,后面则还有个一两米的牵引支架。
这方面设计是和郝光明给的资料上一样,采用的是最成熟架退炮炮架设计。
炮击时可以直接进行上下角度调整,想要调整左右角度,就需要挪动炮架了。
但因为大炮都是钢制,并不算太重,左右调整其实也方便,两个人就行。
如果是行军,平地上一匹马就能拉着乱跑。
路况差影响也不会太大——炮架车轮设计那么大就是为了好越野。
绕着这门大炮走了一圈,朱媺娖忽然又问:“熟练炮手一分钟能打几发炮弹?”
张浩谷作为副所长,自然知道新的时间概念。
闻言道:“因为这门跑的炮身较短,上下角度调节也很方便,所以熟练炮手一分钟至少能打两发。可连续打四五发,才需要进行降温处理。”
朱媺娖听了点头——据她所知,能打三四里远的红夷大炮可是需要好几分钟才能打一发,因为炮管太长,清理困难。还很容易发热,导致实战中的平均发炮速度更低。
至此她才算是对这门钢炮感到满意——虽然与后世的钢铁大炮相比还差得远,但在大明已属于绝对的战争利器了。
随即,朱媺娖注意到大炮旁边的铁弹都是带了四道凸痕的,便问:“这铁弹是你们自己制造的?”
张浩谷道:“是的。”
朱媺娖点点头,又道:“等弹药研究所那边研制出了线膛炮用的开花弹,你们就一起实验下,将实验数据汇报给本宫。
另外,你们确定了各种口径的火炮规格后,当尽快联系兵工厂那边,让他们安排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