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迎新(上)(1 / 2)
三天后就是安城一中开学的日子,李家决定搬进“纽麻胡同”,好早做些准备,也提前熟悉一下周边的环境。
按说应该更早些搬过来,不过李焱一家整个儿暑期都很忙,脱不开身。
关于搬过来后的住宿安排,也几次变动。李焱两口子住正房东屋,这是毫无疑义的,东屋历来是家主的卧房。
按理说李恺作为儿子可以住正房西屋,但让冉玥住厢房,于情于理有些不妥。所以决定冉玥住西屋,李恺和刘大龙住东厢房。
后来陈文知道后,也要跟着搬过来。陈文的父亲大部分时间不着家,平时陈文在李家呆的时间比在自己家还多,要不是李焱夫妇觉得已经认了一子一女,不宜再多,陈文也就一个头磕地上了。
接收了陈文,李恺本着“一只羊是赶两只羊也是赶”的原则,顺嘴问了问周磊,反正都是在一中上学。周海忠听说后,自然是欣喜的应下。有人帮忙照顾孩子,孩子上学也方便,肯定是同意的。
再不久,乔祥栋也找上门,希望乔娜也能过去。一者乔家和李家是起家时的合作伙伴,张这个嘴不过分;二来安城二中在“纽麻胡同”和机械厂的中间,甚至是在李焱上班的必经之路上,李焱上班时捎带上孩子就行,算不的麻烦。
然后,杨静和苑铁柱也先后加入了队伍,“纽麻胡同”的院子成了学生宿舍。
也亏得安城三中在北边,不然李焱家可能还要再买一套院子了。
最后的安排是,大院里李焱夫妇主东屋,冉玥住西屋,乔娜和杨静住东厢房。
小院里李恺住东屋,刘大龙和苑铁柱住西屋,周磊和陈文住东厢房。
孩子太多了,做饭成了问题。李焱舍不得媳妇辛苦,找了一位大妈专门做饭,只负责每天的晚饭即可,早饭都是买着吃,胡同口有几家早餐店,油条包子都有,偶尔也可以换换口味,吃面包喝牛奶。至于午餐,各自在学校解决,一中二中都有学生食堂。
没有家长提出费用的事情,李家不差钱,而且都是关系不错的朋友,提钱反而疏远了。
其实学校里也是有宿舍的,只不过现在的规定只允许安城市外环路以外的学生住宿,机械厂宿舍不属于这个范围。
薛妍没有加入新的团队,她知道自己要想跟过去很难,妈妈那关就过不了。无非就是路上辛苦一些,犯不着和妈妈发生冲突。
母女俩平时很少犯话,保持相安无事已经很不容易了。
九月一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开学大吉。
熟悉的环境,李恺前世在这里学习了三年,工作了十二年多,一草一木的位置都印在脑子里。
进了校门,首先两栋前后排列的教学楼,一栋是初中部的,一栋是高中部的。2005年,安城一中和安城十一中合并,安城十一中成为安城一中的初中部,一中本校则只有高中部。前世李恺也是在这一年,从初中数学教师成为的高中数学老师。
教学楼后面是办公楼,所有的教师办公室和领导办公室都在里面。再后面是操场,现在的操场还是坚实的土质地面,再过几年就会改成塑胶地面。
办公楼左侧是一栋五层小楼,实验室、器材室、阶梯教室都在这里,校广播站也在这里,这栋楼,也就是李恺记忆深处的那栋楼。
办公楼的右侧是食堂,食堂旁边就是学生宿舍。学生宿舍楼只有两层,扩招后不再设置“门槛”约束学生的住宿资格,那时候会改建成一座六层楼。
公告栏一进校门就能看到,李恺、冉玥和薛妍分在了高一一班,又叫八十九班,陈文和周磊在九十班,这两个是重点班。等到高二的时候这两个班会拆分,看学生个人意愿,也靠老师做工作,然后学生交差换班。八十九班成为理科班,九十班成为文科班,班里人数尽量保持不变。
刘大龙在九十三班。
范瑶在九十四班,但没和他们一起来。
李恺前世就在八十九班,没有变化,只不过前世入学时是新生四十七名,今生是第一名。
“走吧,先各回各班,一会儿要开迎新大会了。”
“哥,我去问问老师,咱们班在什么位置。”刘大龙说着要去问站在公告栏旁边的引导老师。
“不用那么麻烦,我知道在哪儿。”
“哦。”
刘大龙对李恺迷之相信,大哥说知道,那就肯定是知道。
“前面这栋楼是初中部,后面那栋就是高中部。总共三层,每层一个年级,正好六个班。办公楼还在后面……”李恺一边往里走,一边给大家介绍学校的布局。